历史上突然消失的四个人,至今去向成谜!他们究竟去哪了?

20.png


  

640 (4).jpg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圣人和伟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而以下这四位名人却突然失踪,至今仍然充满了谜团。


  首位,老子向西而去。


  你知道老子出关的故事吗?根据历史的记载,老子在晚年时骑着青牛游历四方,传播道家思想,以期治国安民,开化西域。在西行的途中,他在函谷关(现今的河南灵宝)被关令尹喜留住,撰写了中国思想史上著名的作品《道德经》,这部书共有五千多字。


  老子(约公元前580年—前500年),姓李名耳,字伯阳,也被称为老聃,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老子是古代著名的圣人之一,知识渊博,被认为是孔子的老师。他创立的道家学说对华夏文明产生了数千年的深远影响,特别是那句“治大国如烹小鲜”至今依然被视为经典。此外,在道教的神话传说中,他被尊称为太上老君。然而,他在函谷关完成《道德经》后,便骑着青牛出关,向西而行,从此失去了踪迹。


  老子曾在周国的首都洛邑担任藏室史,相当于今天的国家图书馆馆长,因此学识渊博。孔子在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邑拜访老子,这就是史书中提到的“孔子问礼”。


  老子观盩厔坐落于山水之间,峰峦起伏,景色极为迷人。老子因此停留于此,结草为屋进行修行和传教,这里便是如今的楼观台。老子羽化后被葬于距离楼观台八公里的西楼观,因此有学者认为此地是道教的发源地。


  另一种说法是老子出关后骑着一头大青牛继续向西行进,之后就没有任何消息了。有些人认为老子是从散关出发,经流沙前往印度。还有一种说法是,老年时期的老子在甘肃临洮定居,教授隐士炼制内丹、修身养性,最终在临洮的超然台“飞升”得道。


  第三种观点认为,老子并不是向西而去,而是东返回家乡。《庄子·天道篇》中有记载提到,老子在离职后便离开了周朝,回到故居。老子的出生地如今位于河南省鹿邑县,距离孔子所处的曲阜并不远。孔子曾经拜访过老子,这就是著名的“孔子问礼”事件。无论是在《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还是在儒家经典《礼记·曾子问》中均有所记载,表明老子东归的说法是相对可靠的。


  根据目前掌握的历史资料,只有老子退隐后返回东方的说法有文献依据,其他说法则需要学术界提供新的证据来支持。


  根据历史记载,老子曾经出西函谷关,受到关令尹喜的邀请,撰写了中国思想史上的经典巨著《道德经》。随后,他骑着一匹大青牛继续向西而去,从此音讯全无。这一情况引起了众多考古学家和历史学者的关注,但至今仍没有确凿的证据。有人认为他经过流沙前往印度,并在那传教;也有人猜测他晚年在甘肃临洮定居,过着隐居生活,修炼内丹、养生和修道,最终在临洮的超然台“飞升”。


  关于老子的行踪,有一种说法是他启发了尹喜,尹喜因病辞去官职,跟随老子一路西行,最终抵达盩厔(今陕西省周至县)。


  老子在函谷关完成《道德经》后,骑着青牛离开关口,向西而去,之后便不再被人知晓。他的去向成为谜团,从此老子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不见。


  第二个是徐福出海。


  徐福,字君房,是秦朝著名的方士和道家人物,曾任秦始皇的御医,诞生于战国时期的齐国。


  在秦始皇时代,徐福带领三千名童男童女从山东沿海出发东渡,传说他们到达了韩国南部和日本。这一事件成为中日韩文化交流中的一段佳话,几千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讨论,现已成为先秦历史、秦汉历史、中外关系史、航海史、民俗学、宗教学、考古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对象,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


  徐福的事迹最早出现在《史记》的“秦始皇本纪”和“淮南衡山列传”中。在“秦始皇本纪”中,他被称为“徐巿”,而在“淮南衡山列传”中则称为“徐福”。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记载,秦始皇渴望能够实现长生不老。


  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徐巿上奏称海中有三座仙山:蓬莱、方丈和瀛洲,仙人居住于此。于是秦始皇派徐巿带领数千名童男童女,准备了三年的粮食、衣物、药品和耕具,出海寻访仙人,费用巨大。但徐巿在海上漂泊数年,仍未找到仙山。到了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皇帝东巡琅岈,徐巿借口出海后遭遇巨大的鲛鱼妨碍,无法继续前行,请求增派射手来对付鲛鱼。秦始皇同意了,派出射手击杀了一条大鱼。随后,徐巿再次带领500名童男童女和3000名工匠出海,再也没有回来。


  《史记》中关于徐福东渡的记载,主要见于“淮南衡山列传”。其中详细描述了徐福从东南沿海出发前往蓬莱,与海神的对话,以及海神索要童男童女作为贡品的情节。这一般被认为是徐福对秦始皇所编造的借口。此外,记载中还有徐福再次出海,携带谷种并带着许多工匠同行。在这次航行中,徐福来到了“平原广泽”(可能指的是日本的九州岛),他觉得那里气候温暖、风景优美、民风淳朴,决定不再返回,选择在当地自立为王,并教授当地人农业、捕鱼、捕鲸和制纸等技艺。


  “淮南衡山列传”和“秦始皇本纪”存在一些差异,指出徐福并不是一开始就带着几千名童男童女出海,而是在寻访仙人多年未果之后,才再次出海并带上了这些童男女。至于徐福要寻找的蓬莱、方丈和瀛洲三座仙山,《史记》的“封禅书”仅提到它们位于渤海中,具体位置并没有明确说明。而平原广泽的所在,对此也无法进行考证。


  现在许多人认为,徐福前往日本,创造了大和民族,并成了日本天皇的始祖。有些说法则是他去了台湾或琉球,与当地人结合生息。总之,大家普遍认为他出国了,但具体去哪里,目前没有确凿的证据。


  第三位,建文帝南巡至南洋。


  大明朝的建文帝可谓是历史上唯一一位神秘失踪的皇帝。朱元璋去世后,将皇位传给了他的孙子朱允炆,也就是建文帝。他在位期间,努力改变朱元璋时期的严酷统治,以仁义之道治理国家,关注百姓的安宁。然而,他推行的削藩政策却引发了朱棣的反抗。朱棣带领800名府兵叛乱,势如破竹,最终攻陷南京,成为历史上第一位成功反抗的在职王爷。在南京沦陷后,建文帝下落不明。


  由于皇宫的大火,混乱中并未找到建文帝的尸体,因此流传着他逃脱了的传说。关于他逃往何处,众说纷纭,许多人认为建文帝逃到了南洋。为此,朱棣甚至不惜派郑和七次下西洋寻找他。另一些说法则认为,建文帝可能一直藏身于云贵地区,化名做了道士,总之,他的去向成谜,扑朔迷离!


  第四位,闯王的生死。


  在明朝末期,各种天灾和人祸频繁发生,百姓生活困苦,众多豪杰纷纷崛起。其中,李自成无疑是最杰出的一位,他带领农民军攻入北京,迫使崇祯皇帝自杀。


  然而,李自成很快遭遇了惨败,刚刚入主紫禁城不到两个月,就被清军一路追击,最后在九宫山战败。在清军向皇帝的奏折中,提到李自成走投无路,在九宫山选择了自杀。而在民间传说和影视作品中,人们普遍认为李自成并没有死,而是他的手下为他殉难,他自己逃出了九宫山,选择出家修道,隐姓埋名,至于他的生死情况,后人再也无从得知。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站内微信:预测咨询-道家五术,六爻-事业官运-姻缘,童子命-补财库-拜斗,化太岁-化童子-符咒,祭祀-亡者-无缘子女

微信图片_20250319153232.jpg

微信图片_20230523202222.jpg

0003.jpg


收起

取消
  • 首页
  • 游学
  • 咨询
  • 道场
  •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