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凉札记之七 | 和佛菩萨的聊天记录(上)

20.png


和菩萨有了聊天儿的缘起,还要嗔怪那几天停不下来的雨。雨声残响,微风不燥,塔子山紫竹观音的形容又过于生动,于是就有了“个个唤起可谈心”的欲。

和菩萨聊天显然很疯癫。毕竟处身悬殊,就像是一个业余初段和大国手对弈,哪怕授九子,仍被杀得片甲不留。

转念想来,菩萨没有分别心,唠它个牟呼栗多又能如何?不是说一阐提也能成佛吗?况且本人也没有成佛成仙的图谋,即便是给我一个去西天取经扬名立万的机会,我那颗叮叮当当的心啊,还是会在西天和高老庄之间摇摆不定。

聊什么呢?从禅宗的祖师爷达摩开始,直到慧能,的确没有听说印度有禅宗这个派别。印度佛教里所谓的禅,其经典的源头,很可能是婆罗门教《吠陀经》里的瑜伽。瑜伽施之于人,一是苦行,二是禅定。

苦行显然不靠谱。释迦摩尼苦行差点儿送命,多亏了牧羊女的搭救,才会在菩提树下顿悟真谛。律宗盛行十戒,即便是猪悟能也只能八戒。如果晚上不加餐,或者不让他攒点儿散碎银两,估计早就嚷嚷分了挑担里的东西,回去找高翠兰了。况且在梁武帝之后,具足戒甚嚣尘上,成为当时的主流。其戒律高达二百五十条(如果是女性还要加上九十八条),试问,如此这般,“汝今能持否”?

说到禅定,也无非是排除恶念杂念,倘若必须禅定才能根除或者隔离,你那恶念得多恶?杂念得有多杂?还需要如此这般的无上心法才能化解?

是圆满完美的念在作祟?佛也需要圆满,就像禅宗老祖达摩的故事,年代越晚就越详细越神异。六祖也得是老娘怀胎五年才能生出来,还有那些点数不清的二十八代传承。就像阿能诃鼓的故事,补来补去,已经不是原先的那面鼓了。

任继愈先生放过一句狠话:禅宗就是农民的佛教。虽然他的本意是——禅宗的修行法门是自证自悟的小农心态,但是这种等级观依然让人失望。那佛教在分别心这个问题上,是不是很自律?

天台宗认为从《华严经》到《法华经》具备等差,不同根器的人必须打怪升级。华严宗把佛经分为五等,《华严经》最高。玄奘的法相宗也是分为三等,前两个阶段是对根器浅的人讲方便法门,第三阶段才是核心奥义,终极真理。这里面难道没有层级高下的意思?

我的亲历更能说明问题。曾经在一个寺院里拜会过一位方丈,他在满屋的“珠光宝气”中言道:我只和聪明的和有钱的人打交道,其他的人不是朋友介绍,我是断不会见的。这是要欲练神功,挥刀自宫?(未完待续)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站内微信:预测咨询-道家五术,六爻-事业官运-姻缘,童子命-补财库-拜斗,化太岁-化童子-符咒,祭祀-亡者-无缘子女

微信图片_20250319153232.jpg

微信图片_20230523202222.jpg

0003.jpg


收起

取消
  • 首页
  • 游学
  • 咨询
  • 道场
  •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