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绝顶金句,勿必背下来,受益终身!
【1】
夫浅知之所争者,末矣。
释义:那些见识浅薄的人所争执的,都是些细枝末节的事情。
凡人争对错,便是困于此,很多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只能是面红耳赤。
再则便是争高低,分了高低,也分了情分。
争就要争未来。
为什么浅知者偏爱末节?因为末节会让人觉得自己很懂。
就像一个人看到冰山一角,便以为掌握了整座冰山的秘密。
末节具有三大特征:具体、可见、易懂。而大道恰恰相反:抽象、无形、难明。
所以浅薄之人,便只能在具体可见的角落来回脚力,浪费心力。
这便让你失去了对真正重要事物的专注力。在无关紧要的话题上消耗着有限的生命,却对真正影响命运的选择好不察觉。
所争之物的层次,藏着一个人的层次,也藏着一个人的命运!
【2】
欲刚,必以柔守之;
欲强,必以弱保之。
《列子·黄帝》
刚强,柔弱。
刚强并不等于强硬。不是你的声音大就是刚强,不是蛮横,否则一旦受到超出承受范围的压力,就会瞬间断裂。
还有人把刚强表现为拒绝柔软,拒绝展示任何温柔的一面。
刚强恰恰要包容柔软,要承认弱点,要弯曲后依然能够回弹。
强者的力量,必定来自内心的笃定,来自对自己的信任,来自对世界的理解。
【3】
利出者实及,怨往者害来。
《列子·说符》
释义:给予别人利益,自己也会得到实惠;对别人怀有怨恨,自己也会招来祸害。
你投向世界的每一份善意,最终都会以某种方式回到你身边。
你抛向他人的每一丝怨恨,同样会回馈于你。
正是因为利出者实及,所以不要把善意等同于交易,更不要把善意建立在优越感上,看成对别人的施舍。
那为什么怨恨往往会招来祸害,实在是当你对某个人怀有怨恨时,你的思维会变得偏激,你的判断会变得失准,你的行为会变得冲动。
这种状态下,你很容易做出错误的决策,说出伤人的话语,采取过激的行动。
最终的结果就是怨恨产生怨恨,敌意招致敌意,伤害引发伤害。
生活中改变世界的最好方式,就是改变自己。
如果你一直抱怨世界太冷漠,不如先让自己变得温暖。
【4】
迎天意,揣利害,不如其已。
《列子·力命》
释义:去迎合天意,揣测利害关系,不如放下执念。
天意难测,利害关系复杂多变。
如果你总是试图去迎合和揣测,往往会陷入无尽的烦恼和困境中。
与其如此,不如放下执念,顺应自己的内心和本性,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
学会对未知接纳,对控制的放弃,对完美的告别。
有些东西就是不可预测,不可控制。
当你揣摩了时代,时代变了,迎合了别人的期待,期待变了。
迎天意,揣利害,不如其已,请开始关注内在的成长,倾听自己的声音,顺应自然做真实的自己。
【5】
人不尊己,则危辱及之矣。
释义:一个人如果不尊重自己,那么危险和屈辱就会降临到他身上。
为人多清醒自傲的危害,却不知自我贬低的危害。
如果你的谦逊是让你否定自己,请务必不要谦逊!
如果把自尊寄托在他人的评价上。需要根据外界的反馈调整自己的价值判断,那还谈什么尊重自己。
如果自己的自尊自爱之心,需要和别人比较,需要通过踩低别人来抬高自己,需要通过证明他人的错误来证明自己的正确,这该有多脆弱。
自尊不妨就字面一点,自己尊重自己,内心的自我认同,自我为人处世的法则。
当你习惯性地贬低自己时,你实际上在向世界发出信号,我不值得被尊重,我不会不断妥协。
自尊就要知道自己的价值,也知道自己的局限,坚信自己的独特,自己肯定经自己。
人生就要树立底线思维,这条底线就是自尊,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无论面临什么诱惑,这条底线都不能轻易突破。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