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道教12大名观(修订版)
道教起源
东汉中叶(126-144年)时期,张道陵在蜀地鹤鸣山正式创立了道教前身——五斗米道,亦称“天师道”,简称“正一道”。唐宋以后,与南北天师道及上清、灵宝、净明各派逐渐合流,公元1304年元成宗刺授第38代天师张与材为为“正一教主,兼主领三山符”。正天师世系均以“正一教主”身份,统领江南阁皂山、龙虎山、茅山等三大符箓道派,袭掌江南道教。1382年朱元璋将道教划分为正一、全真来管理,两派道士的度牒和职衔均不相同。道教派别正式由官方划为“正一道”和“全真道”两大派。
一、福建道教简史
西晋太康年间(280-289年),在泉州府治南建置福建第一个道教宫观白云庙(现在玄妙观)。魏晋时期道教传入福建,兴于唐五代,宋代达到鼎盛,元代时期继续发展,明清时期闾山派的鼎盛时期,清代道教衰败。福建道教主要信仰文化有正一派、闾山派、妈祖信仰等。
二、福建12大道观目录
泉州玄妙观、福州九仙观、宁德鹤林宫、福州岱山东岳庙、武夷山武夷宫、建瓯东岳庙、莆田元妙观、福清九仙宫、厦门太清宫、湄洲妈祖庙、古田临水宫、漳州慈济宫。
1、泉州元妙观
位于泉州市东街新府口 ,初名白云庙,占地面积1万多m²。始建于西晋(280-289年),公元1295年,改玄妙。清康熙七年(1668年),为避圣祖玄烨之讳,又易名元妙观。观前有照壁,塑有太极图、日月星象。第一进为山门,重簷歇山顶牌坊式,三门并列,左右分别为玄坛祠、康王祠。第二进为三清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殿内正中祀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三清殿后有老君祠、南天门。第三进为灵霄殿,殿内正中祀玉皇大帝。后殿一列三间,单簷硬山顶式。观内外凿有七口丹井,布列成北斗星座状,称七星井,传为道士炼丹所用。元妙观是道教传入福建后的第一座道教宫观。
2、福州九仙观
位于福州市城区中心的于山之巅,俗称天君殿。原为五代时闽王宝皇宫旧址,公元1103年于山山顶再建,名为天宁万寿观。九仙观供奉的主神为何氏九仙和王天君。相传,汉代抚州临川人何氏九兄弟均为盲人,他们在于山九仙洞结庐修炼,采草伐薪,汲水炼丹,炼丹井至今尚存。1922年遭火毁后重修,九仙观主要有:玉皇阁、王天君殿、廖阳殿、娘娘宫、喜雨楼、钟鼓楼、拱极亭、望湖阁、碧云轩、聚义轩等建筑。福州府城内第一大道观。
3、宁德鹤林宫
位于宁德市霍童山大童峰居五岳之首,亦称“游仙山”,公元747年玄宗敕改为“霍童山”,并敕石偈篆刻“霍童洞天”四字。占地面积32.4亩,总建筑面积4000m²,主要建筑:凌霄殿、三清殿、东岳大帝、奶娘宫、林公宫组成。霍童洞天曾有韩众、葛玄、左慈、王玄甫、邓伯元、褚伯玉、陶宏景、白玉蟾等二十多位著名道人修炼霍童山。中国道教南方发祥地——“霍林洞天”,为道教第一洞天,古时为道教四大名宫之一。
4、岱山东岳庙
位于福州市晋安区东岱山麓,五代后梁时为东华宫泰山庙,元成宗(1295—1297)年,改名“东岳庙”。公元1704年全面重建,至1745年完竣。占地面积108亩,按皇宫式建筑,殿堂为重檐九脊顶,琉璃碧瓦,悬身人物、鸟兽、古器、花草、浮雕,争奇斗胜。东岳庙内大小房间一百零八间,抗日战争胜利后闽侯师范迁回福州即于庙里办学。该庙建筑面积370m²,现存昭阳宫、大士殿、森罗殿(今为祖殿)、血池殿等建筑。全国第二大的东岳泰山庙,又是福建全省“鬼王”之宫。
5、武夷山武夷宫
位于福建武夷山大王峰南麓,武夷宫又名会仙观、冲佑观、万年宫。始建于唐天宝年间(公元742-755年),是历代帝王祭祀武夷神君的地方,也是宋代全国六大名观之一。数遭兵火,现存有两口龙井、万年宫和三清殿。
6、建瓯东岳庙
位于南平建瓯市建安街道东门村白鹤山麓,始建于317年,1814年重建,占地面积6587.6m²。道院依山而建,坐北朝南,中轴线上依次:山门、前殿、戏台、金刚殿、阎罗殿、后宫殿、圣帝殿、大奶殿、慈航殿、药王殿,勾栏、古井等建筑,两侧有厢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莆田元妙观
位于莆田市荔城区观桥,原名天庆观,始建于628年,1296年改为玄妙观;因避清康熙皇帝玄烨讳,改称“元妙观”。1640年再次募缘重修,保留有宋代建筑风格的道教宫观建筑。占地面积6182m²,建筑面积3587m²,三清殿坐北朝南,大殿为重檐歇山顶式建筑,前有月台,面阔7间,进深6间,主要有三清殿、山门、东岳殿、五帝庙、西岳殿、五显庙、文昌祠等建筑。被誉为“江南古建之花”,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福清九仙宫(石竹山道院)
位于福清石竹山状元峰下半山腰的悬岩峭壁上,石竹山因其石奇竹秀的景色而得名。道院依山而建,三面悬空,与四周绿竹耸立,红墙碧瓦交相辉映。道院由主神殿仙君楼、狮岩堂、万神殿、三清殿、真人殿、显镜宫六大殿区构成。其中仙君楼殿区由仙君楼、观音厅、玉皇阁、玉皇行宫、土地厅、文昌阁、元辰殿、斗姆殿等组成;狮岩堂殿区由慈航宫、五显宫、辽天居、观音阁与道院办公楼组成;万神殿由观音大士殿、三大天将殿、福德正神殿、九天东华殿、玉皇天尊殿、五福神祉殿组成;三清殿在道院最高处,全殿由三清主殿与功德堂组成;显镜宫殿区位于石竹山东侧,由东山门楼、五显殿、三星殿、千秋堂、太乙殿、观音堂、健安堂组成。九仙宫(石竹山道院)主神供奉汉代何氏九仙君。
9、厦门太清宫
位于厦门市思明区曾厝垵村的曾山,原名曾山天后宫,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占地6666m²,建筑面积5680m²,太清宫背山面海,依山而建,采取五行八卦方位布局,外墙体采用黄色主色调,体现道教崇尚中黄的理念。主要有斋盛楼(主殿为老君殿)、玉皇殿、元辰洞、八仙洞、斋房、客房和厢房等建筑。
10、湄洲妈祖庙——世界各地天后宫的祖庙
位于莆田市湄洲岛,始建于987年,历代皇帝对妈祖进行了30多次的褒封,其爵位从“夫人” 、“妃”直至“天妃”、“天后”,并被人们尊称为“天上圣母”。现存建筑多为清代结构,五进仿宋建筑群,依山势而建,沿中轴线纵深长323m、宽99m、高差40m主庙道,由山门大牌坊、宫门、钟鼓楼、顺济殿、天后广场、正殿、灵慈殿、妈祖文化园组成,妈祖庙后的岩石上刻有“升天古迹”、“观澜”等石刻,在祖庙山顶有14m高的巨型妈祖石雕塑像。湄洲妈祖庙是世界上第一座妈祖庙,也是世界各地天后宫的祖庙,妈祖文化的起源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1、古田临水宫
位于宁德古田县大桥镇中村,始建于792年,宋理宗帝敕封其为“顺懿太后元君,公元1251年加封“崇福昭慈济夫人”,赐额“顺懿”。2001年后陆续重建和扩建,总占地面积8003m²,主要有仪门、主殿、配殿、偏殿建筑,为唐代风格宫殿建筑。临水宫依山而建,背山面水,气势雄伟,主次分明,错落有致,逐层叠高,穿过山门,有三段台阶,过了仪门就是主殿,正殿供奉陈靖姑神像,左殿为太保殿,右殿有婆神殿,后殿包括陈母殿和三清宫,以及拜亭、戏台、梳妆楼、钟楼、鼓楼、土地庙、观音阁、十二姐妹殿、文昌阁等配殿。陈靖姑信仰习俗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2、漳州白礁慈济宫——全球保生大帝庙宇的祖宫
位于漳州市龙海区角美镇白礁村,又称慈济祖宫、闽南故宫。始建于1036年,宋高宗皇帝为感吴夲恩德,颁诏动支国库,遣使监工,把龙湫庵改建为一座宫殿式的庙宇,明朝文皇后再赐送“国母狮”镇宫,故有“南方故宫”美称 。清嘉庆年间增建,占地1609.5m²。白礁慈济宫背山临海,依山递筑,五门三进宫殿式建筑。宫庙坐北朝南,自南至北依次:前殿、大井、献台、正殿、天井、后殿等,两侧配有钟鼓楼。主奉中国最为著名的医神之一保生大帝,全球保生大帝庙宇的祖宫,世界第一慈济祖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妈祖信仰
1、妈祖:本名林默 (960-987年) ,公元960年三月二十三日生于福建莆田名门望族“九牧林”世家,因出生后,弥月不闻啼声,故取名默娘。妈祖: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妈,为历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
2、妈祖文化
妈祖文化肇于宋、成于元、兴于明、盛于清、繁荣于近现代,妈祖文化体现了中国海洋文化的特色。妈祖是集无私、善良、亲切、慈爱、英勇等传统美德于一体的精神象征和女性代表。民间有云:“有海水处有华人,华人到处有妈祖”,妈祖庙主要活跃于中国南方沿海地带。妈祖祭典包括:庙祭、海祭、舟祭、家祭、堂祭等。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3、闽南四大妈祖庙
湄洲岛妈祖庙、泉州天后宫、台湾北港朝天宫、台湾鹿港天后宫。
四、道教闾山派
1、闾山派:又称闾山道、闾山教。闾山派源于闽越故地的原始宗教,不断吸收与融合道教派系中净明道、灵宝派诸派的特点而形成的派系,尊奉许真君(许逊)为祖师。闾山派是通过师徒传承方式,师父将法术和修行方法传授给弟子。闾山派以符咒道术为主要修行方式,其符咒种类繁多,包括治病、驱邪、镇煞、求财、招桃花等。
2、闾山派主要代表人物:晋朝的许逊、唐朝的陈靖姑、宋朝的张慈观、以及陈守元、林九娘、李三娘、张慈观、刘武秀、肖其龙、连宗羌等等,闾山文化的特点是斩蛇除害、施药治病、抗旱祈雨、护妇保婴四大内容。3、福建四大闾山派祖宫古田临水宫、罗源西洋宫、罗源云梯宫、莆田陈靖姑祖庙。
五、裴先师信仰
福州裴仙宫
位于福州市鼓楼区肃威路,始建于北宋年间(1046-1067年),因宫内供奉裴仙师而得名。裴仙师原名周简洁(绍兴人),又称“裴真人”或“督署裴真人”,法号“非衣真人”,香火鼎盛。裴仙宫历经多次修缮和扩建,现为砖拱结构的二进阁楼式建筑,占地面积1100m²,主要殿堂面积800m²。主要有三清殿、主殿、裴仙殿、会客厅、办公室等建。
《福建道教12大名观》《道教闾山派(福建)五大宫观》《中国12大妈祖庙》是关于传承和弘扬我国道教文化的文章,福建道教场所主要集中在武夷山和闽南地区,武夷山天游观、桃源洞,连江临水宫、莆田平海天后宫等未录入。还有些宫观年久失修,规模小,故也未录入。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