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趣话“寒露”和“露水汤圆”
一年入深秋,寒露今又临。
“寒露”一词可追溯到西周,《周礼·天官冢宰·月令》中载:“秋分后十五日,露凝而寒始也。
古人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夏小正》十月);三候菊有黄华。
《#易经》六十四卦,其中十二卦应对一年十二个月。寒露起,至霜降,对应“剥”卦。剥,阴气日盛,阳气日衰,象征凋落、衰败,甚至一败涂地,形式非常不利。
其实,“剥”之象,源于北方黄河流域的气象。岭南之域,寒露时节草木依然繁盛,鲜花依旧盛开,五谷刚好秋熟。#广西农业农村厅公众号官网有文《金秋露重,沃野丰饶》,恰如其分。
#寒露,南方和北方气候和物候上大抵上有哪些区别呢?
气候感受上,这个时候的南方,秋高气爽,昼暖夜凉,由热转凉的过渡期。南方会有一种风叫做“寒露风”,它并非某一天的风或某一种风,而是寒露前后北方强冷空气南下带来的低温冷害。此时的晚稻对温度极为敏感,当连续3天日平均气温跌到22℃以下,就能破坏花粉活力、阻碍授粉,导致结实率下降,还会抑制光合产物合成与运输,影响籽粒饱满度,最终造成减产甚至完全绝收。而北方,由凉转冷,进入了深秋或初冬景象,更北的地方会开始下雪。
物候感观上,南方晚稻抽穗灌浆至成熟期,降雨显著减少,开始进入少雨干旱的季节。草木未凋,部分种植中稻的高山区域,稻浪金黄。而种植晚稻的地区,需防“寒露风”,记得小时候,这几天会在晚稻地头烧杂草。北方呢,秋收扫尾,抢晴收晒;华北地区抓紧播种冬小麦。整体上降水稀少,西北等地降水仅几毫米到20多毫米。北方大地白云红叶,早霜初现,黄叶凋零,偶见飘雪。
到了这个时节,南方北方,在饮食习俗上,各有乐趣。
广西柳州,这个时候有一种美食,叫做“#露水汤圆”。这道美食,从何而来呢?其因形状似裹着露水般圆润洁白,又需在清晨结露时分制作出炉而得于此名。昔日的老柳州,老街深巷里晨雾未散,街角食铺已亮起暖灯,案前商贩正揉捻着米团,赶在露晞前做好 “露水汤圆”摆摊出售。
与传统甜口汤圆不同的是,露水汤圆以“鲜”字打头,咸味为主,俗称“咸汤圆”或“怪味汤圆”。其将粘米、糯玉米磨面作为面皮,以头菜、木耳、香菇、碎肉等充做馅料,包裹成拳头大小的丸状汤圆,经过蒸煮后淋入高汤制成的咸口风味汤圆,口感层次丰富,咸鲜味美,深受柳州人民喜爱。2018年,柳州露水汤圆制作技艺被列入柳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而在北方,人们开始在这个时候吃芝麻。一般把芝麻(常与花椒、盐同炒)炒熟后碾碎,制成“芝麻盐”或纯芝麻粉。用它来蘸食,拿馒头、花卷直接蘸着吃,满口生香。还有就是拌菜或拌面,撒在凉拌菜或面条上,增香提味。
我们可以想象,晶莹圆润的汤圆团子和黑米嘛的芝麻糊,咬进嘴巴的形象,哪一个更有美感呢?我想,还是柳州的“露水汤圆”更美。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