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应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20.png

道教修行,追求的乃是与道合真、长生久视的崇高境界。这条路并非坦途捷径,更没有一蹴而就的奇迹。它恰如滴水穿石,草木生长,其精髓尽在于“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八字之中。唯有坚持不懈,将修行融入生命的每时每刻,方能积跬步以至千里,汇小流以成江海。

修行贵在恒常不绝

道教修行最重“自然”,而自然之道,是四时更替、日月轮转的永恒与规律。《道德经》有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这“生于”、“起于”、“始于”的过程,正是力量绵绵不绝、持续积累的写照。

修行又如“农夫稼穑”,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每一个环节都不可或缺,需要日日辛勤,顺应天时,方能期待最后的丰收。若一味追求速成,揠苗助长,非但无益,反而会损伤根本。因此,真正的修行,不在于一时一刻的激情澎湃,而在于日复一日的坚持,让修行成为一种如同呼吸、吃饭、睡觉般自然的生命常态。

修行之功,在于日积月累

具体到修行实践中,“绵绵用力”体现在何处?

在丹道修炼中,它意味着“勿忘勿助,绵绵若存”。修炼内丹,讲究的是精、气、神的逐步炼化,每一步都需要修行者心如平镜,意似寒潭,以微火慢炖,文火温养。若心浮气躁,急于求成,则难免“火候”失当,反而不易成就。唯有如此绵绵用力,方能穿透顽石,打通关窍,完成生命的升华。

在心性磨练中,清除心头的尘埃、克制奔逸的欲望,是一个反复复复、持续终生的过程。今天能静坐一刻,明日能忍下一句闲言,后日能布施一份善意……这些看似微小的进步,正如《庄子》中庖丁解牛所言“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通过日积月累的功夫,最终达到心无挂碍、游刃有余的逍遥境界。

久久为功,方见道境无穷

“久久为功”揭示的是时间的力量与信念的坚守。修行是一场马拉松,而非百米冲刺。许多玄妙境界与真实受用,非短时所能窥见。

萨守坚天师的成道之路,正是此理的完美印证。萨祖初为医者,因误药伤人而深感人命无常,遂弃医,不远万里,历尽艰辛拜师求道。观萨祖修行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长期的实践与坚守。萨祖得授道法后,并非即刻神通广大,而是开始了漫长的云游与积功累德之旅。史料记载,他云游数十年,为民禳灾解厄,惩恶扬善,其功德善行,如点滴甘露,绵密地洒遍人间。将修行完全融入日常起居与济世利民之中,数十年如一日,不曾间断。最终感天动地,功行圆满,得道飞升,成为道教史上赫赫有名的“萨祖”。萨祖的成道,绝非一蹴而就,而是数十年“久久为功” 的必然结果。

修行之路,如同攀登一座无形的高山。初时,或觉前路漫漫,进步迟缓;若能坚守“绵绵用力”之心,怀揣“久久为功”之志,终有一日,会当凌绝顶,豁然开朗,窥见那“众妙之门”内里的无限风光。

道途漫漫,修心为上。愿每一位修行者,都能褪去急功近利之心,常怀滴水穿石之志。于日常中涵养功夫,于静默中积蓄力量,让修行如春起之苗,不见其长,日有所增。如此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则大道可期,圣真不远矣。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微信图片_20230523202222.jpg

0003.jpg


收起

取消
  • 首页
  • 游学
  • 咨询
  • 道场
  •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