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饮食禁忌,心怀天地广,玄门深处觅真章!

20.png


1


在岁月的长河中,道士这一称谓蕴含着深邃的内涵。


最初在北魏以前,佛被尊为天尊,僧被叫做道士,而“道士”一词也称之为祭酒。


随着时光流转,道士成为道教人员特定的名称。


根据太霄琅书经有云:人行大道,号为道士。身心顺理,唯道是从,从道为事,故称道士。


他们是大道的践行者,于尘世中追寻着身心与道义的契合,男性道士有着诸多称谓,乾道便是其中之一,象征着他们刚健于道途。他们还被称为羽士、真人、道人等,每一个名号都承载着人们对其超凡脱俗的期许。而“道长”则是饱含尊敬的尊称。


女性道士为坤道,也称之为女冠,于道教的天地里,她们同样以素心之身,秉持着对道的虔诚与追求。


在道观的静谧中,在经韵的缭绕里,书写着属于自己的道之篇章,无论是乾道还是坤道,皆在道的光辉下,传承着古老而深邃的信仰与文化。


全真断念栖宫观,清苦修行岁月知,在金元时期以后,全真道蓬勃兴起,其订立了出家制度,明确全真道士需斩断尘缘、不婚不娶,长居宫观之中静修,由此,道士群体一分为二,有出家与不出家之别,全真道士矢志清修,茹素为生,男乾道与女坤道皆留蓄长发,于头顶盘挽成髻,配以道观,更显仙风道骨。


而正一派道士则有所不同,他们可享婚姻之乐,饮食亦无荤素之拘,然无论正一派还是全真派,皆有其入门仪轨。


正一派弟子必经传度之礼,而全真派弟子则需接受冠巾仪式,方可成为名正言顺的道士,于道之天地中,各守其则,共承那渊远悠长、博大精深的道教传承与神韵。


在人们对道教的诸多好奇之中,“道士可以吃肉吗”这一问题常常被提及。欲解此惑,需深入探究不同道教派别的相关规仪,道士在饮食方面是否可以吃肉,实则取决于其所属之道教派别,二者之间存在着紧密且明确的关联。



2


首先,将目光投向“全真派道士”,全真之道犹如一条清修的苦旅之路。


他们终年坚守素食主义,将杀生与饮酒视作禁忌,在他们的理念里,素食犹如一把开启长生与得道神圣之门的钥匙,每一次对蔬果的品味与摄取都似在为心灵的纯净殿堂精心雕琢,为灵魂的超拔升华默默助力。


那一盘盘清新的蔬果无不是他们向道之心的见证,他们相信通过这种方式能使身心最大程度地远离尘世的喧嚣与纷扰,从而在修行之路上稳步迈进,矢志探寻那超凡入圣的长生与得道之境,心无旁骛,精进不止。


然后,再看看“正一派道士”的饮食规则则呈现出别样的风貌,相较全真派,其略显宽松,平日除斋日之外饮酒吃荤并未被完全禁止。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毫无约束,实际上他们仍有不少特定的饮食禁忌,例如牛肉、狗肉、乌鱼、鸿雁以及葱、蒜、韭菜等“五辛”皆被排除在日常食谱之外。


并且随着正一派弟子在修行之途上的进阶,当他们升授更高级别的经后,饮食方面可能会面临更为严格的限定,这一系列规定背后实则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底蕴与宗教内涵。


最终,来深入谈谈道教饮食禁忌背后所潜藏的背景因素与根源所在。道教的饮食禁忌绝非无端而生,其背后的文化背景与宗教意义深远悠长。全真派所强调的性命双修理念将素食与严格戒律视为修行的基石。


而正一派对于某些动物的保护意识以及对修行环境的维护理念也在饮食规定中展露无遗。


例如牛之勤恳、狗之忠诚,使它们在文化的长河中被赋予了高尚的品质象征。


故而正一派道士对其禁食这些饮食禁忌,无论是严格的素食要求还是特定的食物限制,都是道士们在各自的修行道路上遵循道教教义、传承道教文化的独特体现。


它们如同繁星点点,共同构成了道教丰富多彩且深邃灵韵的信仰体系与文化画卷。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站内微信:预测咨询-道家五术,六爻-事业官运-姻缘,童子命-补财库-拜斗,化太岁-化童子-符咒,祭祀-亡者-无缘子女

微信图片_20250319153232.jpg

微信图片_20230523202222.jpg

0003.jpg


收起

取消
  • 首页
  • 游学
  • 咨询
  • 道场
  •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