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心中的评判,便是修行的开始!
修行人喜欢谈论慈悲,换一个更常用的词是包容。
即,可以接纳不同意见,可以理解不同事物,不给周边的人和事随意贴标签。
但这是很难做到的。
因为,人总是对万事万物充满审视。比如,今天看这个人很傻,明天看那个人很狡诈。每个人都有一套根深蒂固的成见。就好像心里藏着一把尺子,随时在丈量世界。
修行,便是让你放下心中的尺子,结束内心的评判。
原因是什么呢?
其一,评判会消耗我们的精气神。
逛过街,做过采购的人更深有体会。挑选出符合自己的,更有性价比的东西,是很耗时耗神的。
如果,这是一种工作,那也就罢了。如果在生活中时时处处的评判,无论大事小事都要分析一番,无疑是一种透支。
其二,更要紧的是,过度评判会在我们与真实世界之间塑造隔阂。
当我们面对一个新事物,如果首先启动的评判意识,那么我们就无法将自己的感受融入到实相中去。
比如,你去野外欣赏风景。如果一开始便将记忆中的风景与眼前的风景做比较,然后点评这里不好,那里不好。
那么,你就无法再进一步感受到此时此刻的景色。因为,当评判意识启动的时候,人便会停止接受新信息,只会对旧的信息进行分析。
因此,评判意识优先的人,很难完整地感受事物。他们只能浅尝辄止地评判。
更不用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见(有色眼镜)。
如果一个人戴着有色眼镜看世界,显然是无法看到真相。
最后,评判的人看似很精明,实则很难让人亲近。
没有人喜欢被评判。假如有一位朋友,总是对你指指点点,告诉你这里不好,那么不对,应该怎么做。你铁定会感受不舒服。
因为,评判他人,意味着无法感同身受,意味着高人一等地审视。
显然,这不是内心所需要的。
那么,是不是我们就不需要评判了呢?如果没有评判,那全世界不就乱套了吗?人就没有是非观念了,对不对?
看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就冒出这个疑问。
很好。
首先,此时此刻,你不知不觉中陷入了评判。
你在评判“评判”本身,在评判它是否应该被全面否定。
其次,修心要求的是放下评判,而非否定评判,甚至杀死评判。
我们之所以修心,是因为大多数人烦恼的根源并非是评判不足,而是过度评判。以至于,将评判当成一种本能,而不自知。
真正的大智慧,是可以随心所欲地掌控自身意识,而非被无意识的习气绑架。
修心,绝非走极端,而是身心能量的转化与再平衡。
事实上,我们拥有两套精神系统。一套属于头脑,负责评判、分析、联想等;一套属于心灵,创造平静、充实与幸福。
两套系统是互相配合、互相制衡的关系。
放下评判,便是将意识能量从头脑系统中退出来,转化为心灵系统的灵性能量。这个过程便是修行。
那么,如何才能放下评判呢?
人最大的问题是习惯处在无意识中。许多时间,我们并不知道自己是什么状态,自己在想些什么。
放下评断本身并不难,难的是觉察到自己正在评判。
当你意识到自己正处在评判之中,你就会立即停止。包括评判外物、分析利弊以及自我评判等。
因此,如果你是个习惯评判的人,便要随时升起觉察,观察自己是否陷入了评判。一旦有所觉察,不妨做个深呼吸,阻止评判的持续进行。
这种简单的练习,便是修心的第一步。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