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易学的“师不顺路,道不贱卖,法不轻传”的处世准则!

20.png

“师不顺路,道不贱卖,法不轻传”出自《韩非子·说林》等古籍。是传统文化中的处世准则,强调尊重因果、珍惜缘分与保持专业态度的重要性。


“师不顺路,道不贱卖,法不轻传”,绝非故弄玄虚的噱头,而是守护易学本质,规范传承秩序的金科玉律。既是对易学智慧价值的敬畏,也是对传承双方的负责。


正是易学能跨越千年,而不沦为流俗的核心保障。这句话将人性体现的淋漓尽致。所谓师不顺路就是"当老师的不会随便传授知识。


《礼记》中记载"礼闻来学,不闻往教。"意思就是"依礼,只听说学生主动来向老师求学,从未听说老师主动到学生家中施教。这可能也是“师不顺路”的最早体现了。


技艺传承需严格筛选‌。“法”指技艺、知识或方法,许多技艺被视为家族或师门的核心资产,需选择有品德、悟性高的人传承。


‌修行需主动与缘分‌。“道”指修行方法或处世之道,需主动寻求而非被动灌输。若强行传授或低价出售,易使修行者失去敬畏心,导致修行效果不佳。 ‌


“法不轻传”的核心,在于对传承对象的审慎选择。历代易学传承者都注重“择人而传”,考察学习者的品德、心性与动机,唯有心怀敬畏、品行端正、以助人解惑为初心者,才有资格承接这份智慧,确保“法”的传承始终走在正途上。“道不贱卖”的准则更常体现在对“白嫖”心态的抵制上。


“道不贱卖”所蕴含的意义,只有付出努力与代价,才能真正收获易学的智慧。真正的易学传承,不应追逐流量与利益,而应坚守敬畏之心 ,传承者需恪守准则,不轻易贱卖智慧、不随意滥传方法;


学习者需心怀虔诚,尊重易学价值、端正学习初心。唯有如此,易学才能真正发挥其“上以顺天命,下以济苍生”的价值。


网上有一句很经典的话,那就是:“如果一个人想要教你怎么挣钱,那么大概率是他想挣你的钱了。”虽然不排除有一部分人是真心想要帮助他人,但是现实中确实大部分都是以卖课或其他付费形式为结果导向,不过值得我们思考的是,难道别人就应该免费向你传授知识吗?


易学并非普通的知识学问,而是探究天地规律、解读万物关联、指导人生决策的“天人之学”。


对于易学应用技法的研究,到成体系的讲义,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是历经几十年潜心钻研、反复实践的结果。若学习者轻易获得易学知识,往往不会珍惜,难以沉下心去领悟其精髓,最终只能学到皮毛,甚至曲解其意。


而当学习者为获取易学智慧做出相应的付出,才能真正意识到这份知识的珍贵,从而以更严谨、更专注的态度去学习、去践行,这既是对传承者劳动的尊重,也是对自身学习的鞭策。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微信图片_20230523202222.jpg

0003.jpg


收起

取消
  • 首页
  • 游学
  • 咨询
  • 道场
  •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