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按生辰八字择吉日,择吉日要注意什么

20.png

中华择吉文化源远流长,自古以来,中国人凡遇婚姻嫁娶、开业动土、搬家入宅等人生大事,均有择选吉日的传统。这一习俗蕴含着古人对天时、地利、人和和谐统一的追求,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为什么要按照生辰八字来选择吉日?在择吉过程中又需要注意哪些要点呢?

按生辰八字择吉日的意义

生辰八字,简称八字,是根据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所对应的天干地支组合而成的四柱共八个字。在传统命理学中,这八个字被认为蕴含了一个人一生的命运信息。按照生辰八字择吉日,实质上是寻求个人命理与行事时间的一种和谐共振。

择吉的核心意义在于“趋利避害”。古人云“发福由其地脉,催福出于良辰”,这句话强调了时机选择的重要性。通过择吉,人们希望借助自然界的有利气场,弥补个人命理中的不足,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在人生重大事项上,如婚姻嫁娶、开业创业、动土建房等,选择一个与当事人命理相合的好日子,更能增强成功的机会和吉祥的寓意。

按照生辰八字择吉日也是满足人们心理需求的一种方式。当一个人在选择结婚、开业等重大事项的日期时,如果能够依据自己的命理特点选择一个“吉日”,往往会增强信心和决心,从而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和完成这些事情。

择吉日的核心原则

在选择吉日时,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以确保所选择的日子真正适合当事人。

首要原则是“生扶日主”。这意味着所选择日期的干支应当与当事人的日柱(即出生日的天干地支)相生相合,从而有利于当事人的运势。例如,如果一个人日主属木,那么选择水日或木日更为有利,因为水能生木,木与木为比和相助。

关键原则是“避开冲克”。必须避免所选日期的干支与当事人八字中的年支或日支相冲、相刑、相害。例如,属马(午)的人应避开子日,因为子午相冲。这种冲克可能会带来不必要的阻碍和不利影响。

五行平衡也是择吉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根据当事人八字的五行属性(金、木、水、火、土),分析其旺衰强弱,选择能够平衡命局、弥补所缺五行的日期。例如,如果一个人命理中火元素过旺,那么可以选择水元素旺盛的日子来达到平衡。

此外,还需参考“神煞”的影响。神煞是传统命理学中的一些特殊符号,代表吉凶祸福。择吉时应尽量选择有吉神(如天乙贵人、天德、月德等)护佑的日子,避开有凶煞(如劫煞、灾煞等)当值的日子。

择吉日的具体方法与注意事项

掌握了基本原则后,我们来看看择吉的一些具体方法和需要注意的细节。

生辰八字择吉法是其中最个性化、也是最受重视的方法。这种方法需要精确排出当事人的生辰八字,然后根据八字的五行喜忌、干支组合,选择一个与当事人相生相合、避免冲克的日子。例如,选择与当事人年支或日支三合或六合的日期和时辰作为吉日吉时。这种方法强调“因人而异”,因为即使是黄历上标注的“通用”吉日,对某些人来说也可能并非最佳选择。

黄历择日法是民间最常用的方法。黄历中会标注每日的宜忌事项(如“宜嫁娶”、“忌动土”)以及“十二建星”(建、除、满、平、定、执、破、危、成、收、开、闭)和“十二神煞”(青龙、明堂、天刑、朱雀、金匮等)的值日情况。口诀“建满平收黑,除危定执黄,成开皆可用,破闭不可当”提供了初步的吉凶判断。但需注意,黄历上的宜忌是普遍性的提示,使用时应结合个人八字。

二十八宿择日法和天干地支择时法是更为专业的择吉方法。二十八宿择日法是根据月亮运行周期,每天对应一个星宿(如角、亢、氐、房等),根据其吉凶属性来选择日子。而天干地支择时法则根据当日的天干来选择吉时,例如,甲日、己日的吉时是子、丑、午、未、酉、戌时。

在择吉过程中,还需要特别注意一些传统的禁忌日。例如,应避开“四离日”(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前一天)、“四绝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前一天)、“十恶大败日”以及“杨公忌日”和“三娘煞”等民间认为不适宜办大事的日子。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择吉日并非简单地翻看黄历,找到标注“宜”字的日子即可。真正意义上的吉日,必须是能够生扶当事人八字、平衡其五行、避开冲克刑害的日子。同时,对于不同性质的事情,择吉的侧重点也不同。例如,结婚择日需侧重夫妻八字的和谐,避开冲犯双方生肖及日柱的日子;而动土、开业等事项,则需侧重方位、五行与当事人八字的配合。

理性看待择吉文化

按照生辰八字择吉日,是古人千百年来对自然规律与人类活动关系的一种总结和探索,它体现了追求天时、地利、人和的哲学思想。这种习俗之所以能流传至今,与其满足人们心理需求、提供精神慰藉的功能密不可分。

然而,我们也应理性地认识到,择吉作为一种传统文化习俗,其有效性缺乏现代科学证据的支撑。在选择日期时,我们可以在尊重传统习俗的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如天气、准备情况、亲友安排等现代因素,做出综合判断。最重要的还是依靠自身的努力、智慧和积极的行为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总而言之,按照生辰八字择吉日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了解其原则和方法的同时,保持科学理性的态度,才能让这一古老智慧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

0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微信图片_20230523202222.jpg

0003.jpg


收起

取消
  • 首页
  • 游学
  • 咨询
  • 道场
  •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