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的区别
读书笔记:柏杨《中国人史纲》上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的第一个黄金时代。柏杨先生称之为黄金时代中的黄金时代。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学术界呈现出百花怒放的奇观,进入空前的辉煌时代。
大黄金时代中的平民可重新获得知识技能,爬到贵族地位,担任政府官员和累积财富。
一、儒家
儒家思想在汉武帝以后,成为中国古代的正统思想和主流意识形态。
儒家的创始人孔子,他的政治生涯不太顺利,在外流浪了13年。
他曾经访问过齐国、陈国、蔡国,寻求能实行他古老的政治理想——周礼的国度,但他无法找到。
当他结束政治生涯回到鲁国时,已经63岁,继续教授门徒,传播他对周王朝初创时代的怀念与崇拜。
孔子认为,礼节仪式是也是一种教育,使贵族、平民,都固守自己的名分,不相逾越。
只要大家自觉的甘心于现状,安分守己,不去追究他名分所不应有的东西,社会就会永远和平。
儒家思想是保守的,认为社会是退化的,最好的永远是最好的,而最好的时代已经过去。
现在不如过去,未来不如现在,所以必须事事以古为法,至少也要保持现状。
二、道家
道家的创始人李耳,在公元前484年,忽然辞职,骑着一头青牛,向西而去。
穿过秦国的散关时,镇守关隘的司令官尹喜说“你就要隐居了,盼望能给我们留下几句话”。
李耳就在那里写下了举世闻名的《道德经》,然后出关而去,从此不知影踪。
《道德经》是一篇5000字的短文,被尊奉为道家学派的经典。
李耳跟孔子不同,他没有野心,也没有门徒。
在道家看来,事物的发展是辩证的,极弱就是极强,后退即是前进。
李耳的全部思想是清净,不要作为,不作为就是有作为,任凭事物自然发展。
道家的思想是逃避的,把人生的富贵尊荣,看得都像天际的浮云,绝不追求,也不跟人竞争。
如果有人竞争,他们就立刻退让,使对方在没有对象之下自行崩溃。
三、墨家
墨翟的中心思想是博爱、和平、反浪费、反享受,反侵略。
墨翟拥有数目庞大的门徒,他的门徒有严密的组织,墨翟的门徒全力从事于实践,墨翟的理想。
墨家思想是宗教的,像一个苦行僧,无条件为他人分忧,在人类未能全部快乐之前,他们不单独快乐。
四、法家
法家学派认为,君主拥有绝对的权威,法律是帮助君主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
法家是一个没有首脑的思想巨流。
所有被称为法家的学人,无意自称一个学派。更无意组成一个类似儒家、墨家那样的门徒集团,他们只是共同具有法治思想。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