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凉札记之五 | 从梦想到梦魇
中小学校的墙上,从来都不缺乏名人名言。随着认知的深入,一些名言悄然下架了。
譬如爱迪生的“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和百分之一的灵感”这一句,因为是有意识地断章取义,颠倒了汗水与灵感的文本原义。
还有一句也被取消,是出自 《庄子·内篇·养生主·第三》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那一句。貌似鼓励的话,实则庄周还有后文:“殆已!”大致可以理解为——倘若如此,那简直就是作死。从另外一个角度上讲,前半句可以称作梦想,后半句就是梦魇。
但是很多话还是根深蒂固地存在,譬如“梅花香自苦寒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些校内外精神鼓励的话语,被断章取义地作为普遍真理。这些忽略了条件环境能力等等内外因素的话语,总觉得粗暴和诡异。
经验真理是一个事后真理,如果它还在继续变动之中,就意味着所谓的普遍性是不成立的。任何貌似的理所当然,都会走进理所当然的局限。
从历史进程中不难看出梦想的主线剧情和流变过程,认知的发端在于“胜者为王,赢者通吃”。其目的是“摆脱烟熏火燎,享尽荼蘼粉黛”。恰恰是把这种历史文本奉为神明的这种心态,成为民族性的顽固遗留。
小人物心态,是动荡不已的,其中跃迁力的强劲也是最不能忽视的。而此时最容易被忽视的,是乡土型思域的原始贫瘠,对自身人生格局的囿限。只可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从来都是余音袅袅,不绝于耳。
大多数被严苛教育的人,是坚持要自证价值的。在这个过程中,往往是自以为在精神层面的优先觉醒,并激发出嬗变的骚动。
在未被改良的思域里,既有惯性思维的框限,又有原始欲望的鼓噪,在落差和进阶之间简单地兴致勃勃地“打怪升级”,精神世界势必受损或退化。更多的人无法面对现实社会的无情洗礼,只要没能及早“割肉”和“换槽”,那么这口肉算是吃不到了,命运最终也会滑进不可撼动的徒然。
“自古华山一条路”,本就是对世界的野蛮简称。如果再加上“你是最棒的”“山高我为峰”的狂想曲,那就是欲望的心对人性无休止的僭越。
时间对于生命是一场巧取豪夺,如果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比较阈值里,只谈有无,强弱,高下,进退……只会从一种赤贫走进更高层次的赤贫。
人们大多会迷恋所在而忽略所是,梦想是美好的,但是莫名其妙的超拔,就是梦魇。梦魇就是把终将断裂的梦想,再粗针大线地缝补在一起,幻想是皇帝的新衣,披挂上阵还当众炫耀,结果露怯是必然的。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