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 | 傻傻的分不清六艺、九经、十三经、四书五经的请看!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 —— 培根”
上一篇文章中,我们知道东汉刘歆、班固使用六分法来将书籍分为:六艺、诸子、兵家、诗赋、术数、方技;发展到西晋,学者认为此分法不合理,荀勖xu使用四分法将书籍分为经、史、子、集。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六分法里面的一个重要分支六艺,同时也属于四分法“经”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被后世学者称为“经学”。
经学主要研究的是儒家的经典,其他学术经典被归于诸子类。足见至秦汉以来对儒家的重视。
本文您将学到:
儒家经学的发展历程;
六艺、五经、九经、十三经、四书五经的形成过程;
经学研究过程经历了几百年的时间,我们依然以朝代为依据进行讲解。
1.周朝:(新做经典3本)
包括《周易》、《周礼》、《仪礼》;
2.春秋时期(新做经典4本,):
新做经典《春秋》,左丘明为《春秋》做传,称《左传》;
其他经典:《诗经》、《尚书》;
3.战国时期(新做经典5本)
《春秋》变化:有两家分别为《春秋》做传,公羊高做《公羊传》、毂gu梁赤做《毂梁传》;
新著经典多出于孔子及其门生,包括:《论语》;《孟子》;《孝经》;
六经:《庄子》.《礼记.经解篇》中首次提出了六经的说法,其中包括《诗》(诗经)、《书》(尚书)、《礼》(仪礼)、《乐》(讲述周朝音乐教育)、《春秋》、《易》(易经)。
截止此时,另有其余经典未被收录,包括《左传》、《公羊传》、《毂梁传》、《周礼》、《论语》、《孟子》《孝经》。
4.秦:
焚书坑儒后,《仪礼》仅存十七篇。《乐经》仅存一篇,《孝经》由河间人颜芝所藏,其子颜贞于西汉年间献出《今文孝经》十八篇。
5.西汉(新做经典2本):
经历了礼崩乐坏的阶段,在西汉礼学得到快速发展。
《礼记》成书及变化:河间献王收集古籍,形成初版的《礼记》,后经刘向增补增加至214篇,戴德删减至85篇称《大戴记》,戴圣删减至40篇称《小戴记》,因此《礼记》也被称为《戴礼》。
《仪礼》出现两个版本:一是高堂生所传《今文仪礼》,另一是孔宅壁发展《古文仪礼》。
《孝经》出现两个版本:孔宅壁中发展《古文孝经》22篇,但遗憾的是在南朝梁时遗失。另一个版本是我们现在所使用的,焚书坑儒期间,由河间人颜芝所藏,其子颜贞于西汉年间献出,称《今文孝经》18篇。
其他经典:《尔雅》
另有一点值得一提的是,出现今文学派,以董仲舒为代表,将儒学宗教化,提出阴阳五行学说,认为有经必有纬,伪造了一批纬书:《易纬》《诗纬》《书纬》《礼纬》《乐纬》《春秋纬》《孝纬》,主要讲述的是符箓瑞应。同时也有谶书:《河图》《洛书》便是其中代表。
6.东汉(对14本经典的整理):
六艺:班固在《汉书.异文志》中提出六艺,对应我们前面所说的六经,但是经过前面朝代的变化,六艺与六经已经有了一定的出去。
五经:由于《乐经》遗失,仅存一篇,汉武帝将此篇合入《礼经》,形成五经:《诗》(诗经)、《书》(尚书)、《礼》(仪礼)、《春秋》、《易》(易经)。
刘歆将《周礼》合入《仪礼》,称《周官经》作为《礼经》,此时的五经变为:《诗》(诗经)、《书》(尚书)、《礼》(周官经)、《春秋》、《易》(易经)。
《仪礼》变化:郑玄合并《古文仪礼》《今文仪礼》作为《礼》
《礼记》变化:马融将《礼记》扩充至49篇。
东汉末年的五经包括:《诗》(诗经)、《书》(尚书)、《礼》(周官经)、《春秋》、《易》(易经)。剩余经典包括:《左传》、《公羊传》、《毂梁传》、《论语》、《孟子》、《孝经》、《礼记》、《尔雅》。
7.隋唐:
隋炀帝将五经拆分新增到九经:
将《礼》拆分为:《周礼》、《仪礼》、《礼记》;
将《春秋》分三传:《左传》、《公羊传》、《毂梁传》
九经:《诗》(诗经)、《书》(尚书)、《周礼》、《仪礼》、《礼记》(新增)、《左传》、《公羊传》、《毂梁传》、《易》(易经)。
8.宋:
十三经:《诗》(诗经)、《书》(尚书)、《周礼》、《仪礼》、《礼记》(新增)、《左传》、《公羊传》、《毂梁传》、《易》(易经)、《尔雅》、《孝经》、《论语》、《孟子》。
新增了《尔雅》、《孝经》、《论语》、《孟子》作为《经》。
再来说说四书五经的由来,朱熹为了给科举提供参考教材,将教辅书籍称为四书五经。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左传》
其中,《大学》《中庸》来源于《礼记》。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