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10大名医“天花板”,他们分别有哪些奇异能力?

20.png

前两天,和一位前央视制片人朋友沟通时,聊到了中国古代十大名医。


退休前,她曾设计拍摄了中国十大名医,采访了扁鹊、张仲景等前辈的故居。


前段时间,无极君刚从南阳回来,正好从事相关项目,那今天咱们就来聊聊中国历史上的10大名医吧,以及他们的“奇特能力”!



中国历史上10大名医


1.医祖扁鹊


春秋战国时期,河北沧州一代,有一位叫秦越人的医者,继承了“扁鹊”的称号。


扁鹊是上古轩辕黄帝时期的鸟文化图腾,良医的代称。


扁鹊前辈最出名的故事,当属“君有疾在腠理”“起死回生”,他创造了中医里“望闻问切”四诊法,被尊称医祖,相传《难经》就是他所著。



2.神医华佗


华佗,字元化,今安徽亳州人,擅长外科手术,是世界上最早的麻醉药“麻沸散”的发明者,创造五禽戏。



华佗前辈的故事因《三国演义》的流行而家喻户晓——


曹老板患有严重的偏头痛,找遍了天下的大夫,没人能治的了。手下告诉曹操,说华佗医术高超,什么疑难杂症都能治,于是连夜派人去请华佗。


华佗为曹操把了把脉,说道:“大王头痛是因为受了风,如果不取出脑袋里的风涎,就是吃再多的药也没用。我有一个法子——只要您喝下麻沸肺汤,然后我用斧子砍开您的脑袋,取出里面的风涎,您的病就好了。”




曹操越想越气,就把华佗给杀了。(这是演义中的故事情节,真实情况是华佗为曹操来了一次针灸疗法,曹操瞬间不疼了。但此病无法短时间治好,需要复诊,曹操认为华佗在故弄玄虚,后期还经常召见不到华佗,将其下狱。)


3.医圣张仲景。


张仲景前辈,来自河南南阳,南阳五圣之一(谋圣姜子牙、商圣范蠡、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智圣诸葛亮),中国最伟大的医学家之一,和华佗以及董奉并称“建安三神医”。


张仲景前辈写《伤寒论》,是中国第一部临床治疗学方面的巨著,对伤寒病的防治起到高屋建瓴的指导作用。


比如2020年新冠特效药“清肺排毒汤”都来源于张仲景前辈《伤寒杂病论》中四种方剂组合,治愈率99.28%。



我们现在随时可以吃到的饺子,也与张仲景有关。


4.针灸鼻祖皇甫谧


皇甫谧,字土安,号玄晏先生,三国时期魏国安定郡朝那县(今甘肃省灵台县或宁夏彭阳县,具体待考)人,是东汉名将皇甫嵩的曾孙。


他编撰了《针灸甲乙经》,是中国第一部针灸学专著,此外,他还是文学家和史学家,著有不少作品,比如“孟母断机”的典故后被曹公用作《红楼梦》的判词,其出处《列女传》就是皇甫谧写的。



5.“抱朴子”葛洪


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今江苏句容人,是著名的道士和炼丹师、也是化学家及科学家。



西晋时葛洪曾经参与了平定石冰起义的军事行动,被封为伏波将军,之后他从将领转修行者,开始研究炼丹。东晋建立后,自行请求出任交趾,在广州罗浮山发现有丹砂,于是就此隐居在罗浮山,开始了自己的研究工作,他的观察笔记和实验记录写成了多本著作。


屠呦呦的研制出的青蒿素,就是从葛洪《肘后备急方》中得到的灵感——“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6.药王孙思邈


药王孙思邈,今陕西铜川耀州人,被后世尊称为“药王”。


最著名的著作有《千金方》,孙前辈是中医医德规范和大医精诚的制定人。自唐以后,孙思邈的雕像出现在各种关帝庙、城隍庙、吕祖宫这类民间神祇的庙宇中,承载着老百姓的朴素的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



7.儿科鼻祖钱乙


钱乙,字仲阳,北宋东平郓州(今山东省郓城县)人,以儿科著称,被尊称为“儿科之圣”和“幼科之鼻祖”。


钱乙幼年失去母亲和父亲,跟着姑姑生活,后随姑父行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写成多部著作,其中《小儿药证直诀》是中国现存第一部儿科专著,也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以原本形式保存下来的儿科著作。



8.法医鼻祖宋慈


宋慈,字惠父,号自牧,南宋福建路建宁府建阳县(今福建省南平市)人,著名的法医,写有《洗冤集录》五卷,是世界领域的法医鼻祖,现随着各种电视剧的出现而变得家喻户晓。



9.药圣李时珍


李时珍,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明湖广黄州府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人。


这是每一位中国人都知道的人物,他的《本草纲目》全文192万字,系统性的总结了明代以前中国药物学的成就,对后世药物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



10.温病大师叶桂


叶桂,字天士,他就是影视剧中常出现的叶天士。号香岩,别号南阳先生,晚年又号上津老人,清江苏吴县人,中医温病学派的杰出代表。


温病又叫温热病,现代医学眼中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肺炎、传染性非典、流感、禽流感、登革热、腮腺炎、流行性出血热等都可以归为此类。


叶桂深入研究温病的病因、病理和治疗方法,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和理论,开辟了新的途径,著有《温热论》。




名医们的“特异能力”


这些古代的大医们,不光在医学领域非常厉害,修为还极其高超,拥有种种神奇能力。


如战国时期的扁鹊前辈。《史记扁鹊列传》记载,扁鹊可以隔墙看物、透视人体,并能开刀、做手术。有“起死回生”之手段。


典籍中,扁鹊在虢国正赶上虢国太子死了,扁鹊在询问了太子死亡的症状和时间后,确认得的是“尸厥”,表示自己可以让太子复活,虢君大惊,亲自出来迎接扁鹊。


扁鹊让弟子磨好针具,刺太子三阳五会诸穴,不久太子果然醒了过来,这件事传出后,天下人都认为扁鹊有起死回生的绝技。


以及扁鹊见齐桓侯的故事:“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再比如华佗前辈,后人称其为“神目”。


正史《三国志》与《后汉书》都有记载华佗做腹部手术的“神技”。


《华佗别传》记载:有一位病人肚子很痛,十几天中,胡须和眉毛都掉了。


华佗诊断是脾脏腐烂所致,但还可以剖腹治疗,他让病人饮下麻沸散,仰卧床上,切开腹腔,果然脾脏腐烂一半,于是刮去恶肉,敷上药膏,缝合伤口,又开了一些饮剂,一百天后,病人康复。


有一年,广陵太守陈登得了怪病,心烦,吃不下饭,脸还烫得发红,华佗号脉后说:“你腹中有好几升虫子。”他开了两升药,陈登喝下去后,仅过了一顿饭的功夫,果然吐出几升虫子。



医圣张仲景前辈。


史载,一次张仲景到都城洛阳一带行医,当时他与王粲交往密切,在接触中,张仲景发现王粲隐藏着可怕的“疠疾”的病源。


他对王粲说:“你已经患病了,应该及早治疗。如若不然,到了四十岁,眉毛就会脱落。眉毛脱落后半年,就会死去,现在服五石汤,还可挽救。”


可是王粲听了并未当回事,二十年后眉毛果然慢慢地脱落,眉毛脱落后半年就死了。



医圣李时珍前辈。


史载,李时珍前辈是修道之人,还按照唐代孙思邈前辈介绍的方法炼成了反观内视,能够把自己血液流向、元气运行看得清清楚楚。


李时珍在《奇经八脉考》中,强调“医不知此,罔探病机;仙不知此,难安炉鼎”。可见他对“奇经八脉”的重视。



一天,李时珍和大徒弟王广和来到湖口,见一群人正抬着棺材送葬,而棺材里直往外流鲜血,而不是淤血,于是赶忙让抬棺材的人停下来,反复劝说开棺医治,最后,主人终于答应了让李时珍试一试。


李时珍先是对“死者”进行了按摩,然后又在其心窝处扎了一针,不一会儿,就见棺内的妇人轻轻哼了一声,醒了。


不久之后,这名妇女又顺利产下一个儿子,原来这名妇女是因难产而陷入假死。



高人们都精通传统修行


以上前辈多是修道高人,比如药王孙思邈前辈就是一位大成真人,葛洪前辈也是丹道高手。


中国传统身心锻炼(金丹大道),就是研究如何提升生命能量、修炼心性,获得生命维度的跃迁。中医中的经络图就是古代前辈们内视得来。



《黄帝内经》中有句话说得非常好:“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


最好的医者,并非是在患者生病时才去医治,而是未病先防,提升身体的免疫力,让身体不再生病,在疾病刚发/未发之前就将其消灭在萌芽之中,避免生大病。


站桩,中国人独特的修行方法,也是老祖宗创造出用来“治未病”的养生锻炼,历朝历代被道家修行、内家武学、中医养生所推崇。


《黄帝内经》这么描述站桩: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微信图片_20230523202222.jpg

0003.jpg


收起

取消
  • 首页
  • 游学
  • 咨询
  • 道场
  •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