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建筑中的风水文化,追求理想家园和宜居环境
潮汕人对民居的建造非常讲究,经过历代的发展与传承,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营造方法。在潮汕人的传统观念中,民居的风水好坏直接关系到家庭和家族的命运、前途及福祉。因此,建造房屋被视为一项关乎家族未来的重要事务,选址时特别谨慎,建造过程也相当讲究。在村庄内部,民居的选址会因地制宜。建房之前,业主通常会请风水师进行“卜居相宅”,从堪舆、方向、八卦及五行等方面进行周密考量。然后,依据理想的风水模型,在顺应自然的同时,对不理想的地形进行积极改造,以实现趋吉避凶、追求舒适宜居的理想居住环境,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具体表现在建筑细节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前面是榕树,后面是竹子,中间有荷花。
在潮汕地区的传统乡土建筑中,居民们一直以来保持着“前榕后竹”的植树习俗。在潮汕方言中,“榕”与“成”同音,象征着成功和成就,因此榕树被潮汕人称为神树、风水树和成树。榕树的树冠宽广,枝叶繁茂,悬垂的榕须则传达了潮汕人落叶归根的愿望,其顽强的生命力深受潮汕人的敬仰。在各个村庄,榕树成为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精神的象征。在实际生活中,榕树根系发达,能够抵御风暴(潮汕地区常有台风),其茂密的树叶也为夏季提供了良好的遮阳避暑场所。在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中,竹子具有四种美:色彩优雅、姿态秀美、音韵动听和意境深远。除了这四美,在潮汕方言中,“竹”与“德”、“得”同音,寓意着道德、美德和获得。竹子生长迅速,密集的竹林能有效抵挡冬季的寒风,营造一个良好舒适的小气候环境,体现了先人长期劳动的智慧结晶。此外,“荷”与“和”同音,寓意着家庭和睦;“气乘风则散,界水即止”。在天井中种植荷花,有助于聚集气场,为家庭带来繁荣。
山墙与五行墙顶
五行山墙
山墙,也叫“厝头”,是潮汕地区民居建筑中一种独特的装饰风格,深受“五行”学说的影响。潮汕人根据形态将山墙分为金、木、水、火、土五种类型:金型的山墙顶圆且底宽,木型的顶部圆且身直,水型的顶平且有波浪样,平行形似蛇在水中游动,火型的顶部尖且底宽,而土型的顶平且体态优雅。有人则简单归纳为:金木水火土,形状分类为圆、陡、长、尖和平。
风水师根据建筑物的位置、地形、地貌以及周围环境,结合宅主的生辰八字,按照五行相生相克的原则来选择山墙的脊头。如果主座朝北,代表坐水,那么山墙可以选择金星作为墙头,因为金能够生水,符合吉利的说法;如果主座朝东,代表坐木,则山墙可以选用水星墙头,因水能生木,也是吉利之选。有些住宅需要使用两种墙头,通常遵循传统的规则,例如当主座属金时,延伸出来的房屋或辅房则应属水;若主座为火,则延伸房或辅房应属土。这些选择的主要原则是基于方位及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
门向
在潮汕地区的传统建筑中,门的位置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目的是为了趋吉避凶。因此,大门通常会朝向远方的山脉或弯曲的水流,同时避免正对巷道口,防止与巷口形成直接冲突。根据堪舆学的理论,大门被视为气口,应该设置在本宅的吉方,避开凶意以迎接吉运,从而引导吉气进入住所。此外,依据“用街巷比作水流”的说法,宅前不宜有大水直冲,所以“大门前不宜对着街口”。
在实际操作中,通常使用罗盘来精确确定坐向与门向,方位被划分为二十四山和一百二十个分金。住宅的坐向选择也应考虑宅主的命理。如果大门无法避免正对巷口,可以通过设置照壁或屏风进行遮挡,有时甚至会故意将大门朝向转变,营造出风水上所谓的歪门,以满足避凶的需求,同时也能实现空间的曲折和幽静效果。此外,有些人在大门前的木栅门上安装八卦图案,以通过卦阵驱赶凶煞,追求吉祥和平安的效果。
易经和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堪舆学则为其增添了独特的视角。我们将深入探讨易经、国学、堪舆以及民居、古建筑和园林景观在现代的应用,挖掘古代智慧,并分享当代易经国学专家的心得体会,以此促进现代化建设。此外,院落的大门设计讲究错开,门前的墙壁常被用作照壁,并装饰以“鸿禧”等吉祥题材,寓意出门见喜。大门不相对的设计有效避免了邻里间的干扰,能够隐蔽视线、减弱碰撞,体现了保护隐私和追求宁静的理念。在潮汕地区,人们依然遵循三扇门不相对的传统,这一做法的科学性也得到了验证,普遍认为直对的门会形成穿堂风,对健康不利。
天井
潮汕传统的乡村建筑具有对外封闭的特点,窗户通常较小且数量较少。为了改善室内的采光和通风,建筑中一般会设有天井。从风水的角度看,天井有助于积聚气场;从建筑功能来说,它主要是为了提供光线和空气流通,同时创造一个室内外融洽共享的空间。传统上认为,天井是储藏之处,也是财富的象征。《阳宅摄要》中提到:“天井是住宅的重要部分,财运与其息息相关,形状应方正,不能深陷,要保持两侧的对称,以便养气。”天井被视为财富的象征,因其负责排水。在传统文化中,水与财富有着紧密的联系。《相宅经篆》中说道:“水是气的源头,流动逆转则聚而不散,水也代表财富,能够留住财源。”因此,天井在排水时并非直流,而是曲折绕行,以寓意家财聚集不散。
天井的设置一般较小,其平面深度与宽度的比例通常在1:1到1:1.45之间,有的较大尺寸可达到1:2,面积多在二三十平方米,大的也只是三五十平方米,极少超过百平方米。这与潮汕地区日照角度有关。天井一般用条石砌成,也有用贝灰沙土夯实、贝灰浆抹面的方式。在天井的周围设置明沟,并在一侧修建暗沟。这样可以在下雨时,将屋顶的雨水汇集到天井,并沿四周的明沟引导到一侧的暗沟排出,这样的设计既能有效排水,又符合风水要求。同时,天井讲究形状端正,以体现美感,展现阴阳结合的和谐美。潮汕人偏爱小巧而优雅的设计,厌恶过于庞大的结构。
厅堂与过白
在潮汕的传统乡土建筑中,祖先的香炉通常放置在后厅的神案上。风水中提到的“过白”,是指香炉的顶部向前厅方向看去,在后厅的封檐板下,可以看到前座的完整景象,前座的屋脊上还会有一条蓝天进入视野,这象征着人、神与天之间的通道。在潮汕地区,过白的高度一般取1.8、1.9、2.1和2.2尺这四个数值。过白的要求与厅堂的深度、天井的大小、屋脊的高度以及封檐的高度都有密切关系。具体要求是在冬至期间,坐北朝南的宅院厅堂要能够让阳光直接照射到厅堂中央。根据潮汕的气候特点,这样的设计不仅能满足日常生活的需求,还能符合风水的讲究。古人曾说:“凡是居所滋润、光线明亮、阳气充沛者,吉利;反之,干燥无润则为凶。”另外,“屋子昏暗、过于宽敞或深邃,则有妖邪之气。”这种布置可以实现阴阳的平衡风水效果,帮助解决宅院的围合与开放空间组合,以及营造聚集气场的环境。
风水池
锦鳞池呈圆形,锦鳞是一种传说中的神鱼,色彩绚丽,象征着华丽与富贵。《水龙经》中提到:“名堂积水深,圆镜足堪夸,出人多秀丽,男女喜双亲”。麒麟池则为半圆形,麒麟是一种传说中的神兽,象征杰出的人才,麒麟池寓意人才的涌现。洗马池呈环扇形,像是展开的古书卷。传说在三国时期,关羽镇守荆州,北征樊城,因大胜而将赤兔马在金水桥外的池塘中洗去尘土,因而得名洗马池。还有说法认为,江西省鄙阳县有个村子叫洗马池,传说是神马曾在附近的池塘洗澡而得名。洗马池的小弧边通常砌有台阶,方便取水。凤凰池则是方形(矩形),又称砚池或印池,源于古代墨砚,含有知书达理、考取功名的意思,象征考取功名。《水龙经》中提到:“方印积水深,此地出官人”。子孙池形状像凸月,民间又称为鲤鱼池,因鲤鱼多卵,谐音“多子”,寓意子孙繁衍。玉堂池形状类似洗马池,但弧边相反,形似元宝或船只。玉堂本意指装饰华丽的宫殿,象征着高贵之地,常出现在风水学的方位术语中,天乙分阴贵人和阳贵人,阴贵人也称为玉堂贵人,指的是富贵而阔达的人。
由于不同形状的风水池蕴含着不同的寓意,人们在村庄和建筑的布局及建设上对风水池的形状非常谨慎,并在民间形成了一些代代相传的使用法则。符镇装饰在潮汕传统乡土建筑中,常设置一些小物件,这些物件大多是出于风水的考虑,例如糖漏、仙人掌、武士雕像、八卦图和石敢当等。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