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道教修行 >> 道教文化 | 道士入门看过来,道教常识之授箓
详细内容

道教文化 | 道士入门看过来,道教常识之授箓

微信图片_20230523202222.jpg

国内的本土道教,门派众众,但是综合属性来讲,市面目前大致分为两类,一为正一,一为全真。究其根本,内核一致。最大的一点区别在于,正一可成家婚配,而全真不能。

今天的文章并不来讨论两者的区别跟关系,在此就不做深入。天下法脉,修习方式肯定门门不同,但是本就是道门同生,派系之间只不过是方式不同,其核心皆是劝人向善,努力修行的,法脉万万,只是看你适合什么,机缘在哪罢了。


1,授箓的“箓”是符和箓的合称。


道教正一派道士只有在授受符箓之后,才能名登天曹,有道位神职。

授箓的意义是:“戒除情性,止塞愆非,制断恶根,发生道业,从凡入圣,自始及终,先从戒箓,然始登真。”

这段话在这里我就不做过多翻译了,以防一字之差,引人杂思,诸多道友可多做功夫去理解。

授箓的过程通常由道士或道教高功主持,他们通过一系列的仪式和祈祷,将符箓赋予待授箓者,并传授相应的修行方法和指导。


2,授箓中的符和箓


符:道教认为,符是天上云气自然结成,由神仙摹写,传于世间,故有召劾鬼神、安镇五方、降妖镇魔、治病除灾等神奇功能。

箓又称法箓,通常列有神吏名号及相应的符,有的还绘上神像。道士拥有相应的法箓,方能召唤神吏兵将护卫身形,或役使以施行道法。

箓的内容包括很多,古代道门传授,不仅仅是授箓而已,还包括经、戒等。


3,授箓的由来:授箓起源于正一盟威道


“正一”意为“正以治邪,一以统万”。正一道又称正一派,其始祖是汉末张道陵及其开创的“正一盟威”之道,又称天师道,称张道陵为祖天师或老祖天师。

道教授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出现在汉代,具体时间已不可考。

张道陵祖师创道时的授箓方式已不得其详,但在《正一法文经章官品》中多处提到有“箓生”的称号,足见当时已经有完整的制度设置。同时或稍后的许多其他道派纷纷效仿,以有利于教团的稳固和扩张。


按《太真科》及《赤松子历》所载:“汉代人鬼交杂,精邪遍行。太上垂慈,下降鹤鸣山,授张天师《正一明威符箓》一百二十阶,及《千二百官仪》、《三百大章》、《法文》密要,救治人物,天师遂建二十四治,敷衍正一章符,领户化民,广行阴德。”

这是符箓的根源和符箓的开端。据传说约当晋末,张道陵天师四世孙张盛迁居江西省贵溪龙虎山,于是该地成为正一派的宗坛所在地。张盛将授箓制度也带到龙虎山。当时便确定了三元日授箓的制度。


与张天师创道同时或稍後,形成了许多其它或大或小的道派。不过起初,它们都实行拜师学道的办法,师弟子间设下盟誓,表示道心不变,不得违逆师长。这种办法,比较适合单线的传承,对于教团的稳固和扩张,显然不相适应。

所以後来各道派都看到了正一盟威道授箓方法的优越性,南北朝时形成的上清、灵宝等道派,也都拟定了自己的法箓,并且也采取授箓收弟子的办法。

到了隋唐时代,诸派道教各有宗坛,但又在社会上以统一的宗教的面貌出现,以与其它宗教(例如佛教)相区别。

自东汉至宋,先后出现过许多种符箓。其中最有影响的是龙虎山(正一宗坛)、茅山(上清宗坛)、以及阁皂山(灵宝宗坛)三家,合称三山符箓。南宋末和元代,朝廷都曾命令正一真人提举三山符箓,所以诸派符箓皆属张天师掌管。明代,原来的诸符箓道派先后并入正一,正一派实际上成为全部符箓道派的总称。


4,授箓的等级

授箓的前提:传度,

授箓者,必须先是接受过传度的道人


按照《天坛玉格》的规定,授箓有5个等级:

初次授箓:授予《太上三五都功经箓 》,简称“都功箓”,要求:通晓《早晚功课经》,诵读《老子道德经》、《度人经》,属六、七品职衔;

第二次加箓:升授《太上正一盟威经箓》,简称“盟威箓”,要求:通晓正一诸经,属四、五品职衔;

第三次加箓:加授《上清三洞五雷经箓》,简称“五雷箓”,要求:通晓《上清经》,属三品职衔;

第四次加箓:加升《上清三洞经箓》,简称“三洞五雷箓”,要求:通晓《三洞经》,属正二品职衔;

第五次加箓:晋升《上清大洞经箓》,简称“上清箓”,要求通览藏经,属正一品职衔,通常只授给天师真人,不外授。

按照相关规定,“初授三年后可申请升授;升授八年后可申请加授;加授十二年后可申请加升”。不过,《上清三洞经箓》、《上清大洞经箓》属于道教中的高级法职,并非年限够就能申请,还必须通晓相关经典并经过三大师考核,并依据功德才能选择性的晋升。

授箓仪式通常在道观或庙宇中进行。道士会在仪式前进行准备工作,净化场地,摆放祭品,准备符箓等。仪式开始时,道士会进行祈祷和念经,以净化信徒的身心。随后,道士会按照一定的仪轨,将符箓逐一赐予信徒,并解释其含义和使用方法。信徒则需要在授箓后遵守道教的戒律和修行要求,以实践符箓的力量。


5,授箓的程序仪轨


古代的全部仪式有启师、拜斗、传度、斋供、上表、送圣等等。

当代授箓仪轨,已经大为简化,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箓生(被授箓者)报到,核查其相关证件、当地宗教部门的介绍信、道教名师的推荐信等;

箓生接受箓坛考核组的集体考核,审查其对相关经典的熟悉程度;

箓生参加上表科仪,迎銮接驾;

箓生在三大师引领下,向祖天师行礼,三跪九拜;

箓生跪诵《度人经》;

箓生在天师殿领经箓与《职牒》(也称《箓牒》),并依授箓等级接受颁发相应法器(如:令牌,令旗,经书、道服等等),仪轨完成。


在实际实践中,信徒还需要通过持之以恒的修行和道德实践来真正体验到符箓的力量和神奇。授箓仅仅是道教修行的一部分,道士还需要通过持续的修行和道德实践来真正体验到道教信仰的深度和广度。

那么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愿诸君平安喜乐,福生无量。

学之道

返璞归真 弘扬传统文化
道法自然 传播国学经典

微信图片_20230525143633.jpg

添加老师微信  成就美好生活

https://www.wtoipo.com/



1704420907925882.png

客服中心
联系方式
15039050201
- 助理老师
新浪微博
扫一扫,与我联系
本站已支持IPv6 技术支持: 学之道工作室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