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举行斋醮法会之际,都必须立幡扬威,摄召万灵。 但因设置法会的目的、对象的差异,不同的科仪要设置不同的灵幡。 《天皇至道太清玉册》卷五载明代道教祭礼仪典使用的仙仗有:肃清黄道之旆,昭告万灵之幡,震摄百魔之绂,九皇万龄之缕,三清神霓之旌,太微命灵之麾,太清极玄之幢,五灵绛霄之节,九天伏魔如意,九霄云翰之扇,郁罗庆云之扇,神飚飞霞之盖,破暗烛明之灯,丹霄神焰之灯,天衢郁霄之灯,丹凤呈祥之辇,神龙捧圣之辂。 以上仙仗各备一对,用朱竿、宝盖、珠网、绵帛、缯彩制作。 斋醮之时,仙仗整肃,列于外坛四面,醮坛法师每朝奏步虚旋行之际,则道童各执仙仗,和华夏吟随班旋绕皇坛之上。 非登坛朝奏不用,就列于坛场之四面架下,散坛设醮随钱马焚化。 以上诸仪仗,以灵幡的名目最多。 在举行斋醮之际,要预期设置灵幡。 立幡时要举行仪式,科仪中有专门的扬幡仪。 宁全真指出,在斋坛附近空隙地立长竿,建告盟宝幡,普告万灵。 作为建斋的期信,使显幽共睹,鬼神遥瞻。 法师当澄心静虑,精诚通灵,存想法坛化为仙境,自己之元气与天尊之真神合和,即登圣域。 《灵宝玉鉴》卷四曰:“凡立幡盖,当凝神,存此方如大海水府,银波湛天,了无翳碍,化所立之幡,为绛节霓旌芝幢宝盖,日月星光焕明其上,祥风鼓舞,影泛金莲,梵气弥罗,势崇楼阁。次存自己元宫一气,混接内外,玄同天宝,乘百宝光,引照十方,普济诸有,天真大圣、三十二天上圣高尊俱来庆会,此乃崇德建功招真召灵之实效也。” 换而言之,即通过法师变神存真、与道合一的宗教体验,使其整个道场庄严神圣化。至于具体的操作,则应因需而言。 如祈禳、开度斋,按照仪轨次第。 即在法坛中心内层悬挂三天幡,中层悬挂九天幡,外层悬挂三十二天幡。 共计四十四种灵幡,位置中坛,顺行悬挂,令周遍三层。 又在中坛周围布置告盟幡、回耀幡、迁神幡、命灵幡、超度幡五种,九狱幡九种,三涂五苦幡二十四种,九卮灯幡十种,召魂幡、炼度幡十五种,共计六十四种幡。 以上内坛、外坛共立灵幡一百零八种。 以上所言为宋代几种斋坛所设灵幡的仪轨。当代道教斋醮的建幡,多用于招抚孤魂。祈福纳祥,或象征朝拜玉皇、天帝的天梯,并根据建日数设幡,如三朝即设三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