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易经是什么呢? 《易经》是我国古代哲学、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一部重要经典,素有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之称。千百年来,它对我国的哲学、历史、文学、宗教、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解析: 01.严格来说,《易经》和《易传》共同组成了《周易》;而《周易》、《连山》和《归藏》则合称为《三易》。其中,《连山》代表了夏代的易学,《归藏》属于殷代的易学,而《周易》则是周代的易学。遗憾的是,《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 02.《易经》又称为《本经》,简称《易》。它的成书时间可以追溯到西周初期到晚期,大约在三千年前。《易经》由卦辞和爻辞构成,共有六十四卦,每卦包含六爻,总计三百八十四爻。此外,《易传》包含十个部分,分别是彖上、彖下、象上、象下、文言、系辞上、系辞下、说卦、序卦和杂卦。这些内容成书于春秋至战国中期,是对《易经》的注释和扩展。 03.史学界普遍认为,《周易》是由伏羲、文王、周公和孔子四位圣贤共同创作的。具体来说,伏羲负责绘制八卦,文王撰写卦辞,周公作出爻辞,而孔子则撰写了《易传》。 二、《易经》的核心是什么? 《易经》的核心概念是被称为“三易说”的部分,具体包括:简易、变易和不易。 解析: 01.简易:指无论世界上的事物多么复杂和深奥,只要人类的智慧到达了一定水平,就能将其转化为人们易于理解和解决的问题。 02.变易:指的是世间的所有事物在不断变化和发展,没有任何东西是永恒不变的。如果没有这种变化,宇宙中的万物将无法存在。 03.不易:是指在宇宙中万物都在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仍然存在着唯一不变的事物,那就是能够创造出各种现象的事物保持不变;换句话说,万物变化的规律始终是恒定的。 所谓“难易”,指的是基本的平衡状态;“变化”,则代表发展与变动,即不平衡的状态;而“简单”则意味着世界上所有复杂事物可以用最简洁的符号来表达。发展与变化、不平衡是绝对且永恒的,而平衡则是相对且暂时的。 三、易经是通过象、数和卦象的形式来表达的。 《易经》的表述形式是八卦,而八卦进一步发展为六十四卦。 解析: 01.八卦由八个单卦组成,分别是:乾、兑、离、震、巽、坎、艮和坤。了解八卦之后,就能够推导出六十四卦。 乾:天 坤:地 兑:水 离:火 震:雷 坎:水 艮:山 巽:风 02.在《易经》的经文中,阳爻用“-”表示,阴爻用“--”表示。阴阳爻结合起来便形成了卦象。 03.每个卦包含六个爻,可以由三条阳爻或三条阴爻构成;也可以由一条阴爻和两条阳爻组成;或者由一条阳爻和两条阴爻组成。八卦是由八个基本卦形构成的。将这八个基本卦进行组合,就形成了六十四卦。 例如:请对比一下韩国国旗和八卦图。 韩国国旗上的太极和八卦思想源于中国的《周易》。太极位于中心,四个角的卦象征阴阳的相互调和,其中乾卦代表天空,坤卦代表大地,坎卦则象征月亮和水,离卦则代表太阳和火。这些卦还分别象征着正义、财富、生命力和智慧。 04.“易有太极,太极生出两仪,两仪衍生四象,四象又演变为八卦。”阴阳的变化始于太极,太极产生了两仪,即阴与阳。因有阴阳的存在,彼此之间产生相互作用,阳生于阴,阴中潜藏阳,因此阴中有阳,阳中也有阴。于是阴阳二气进一步划分为四种状态,称作四象。现在,四象通常指的是少阳、老阳、少阴和老阴。 四、为什么要区分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 先天八卦,亦称伏羲八卦,是根据数字的排列顺序而定,依次为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这就是先天八卦的数字序列。后天八卦传说是由周文王所创,也被称为文王八卦,其排列顺序为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 解析: 01.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尚未形成之前的状态被称为先天,而一旦万事万物存在后,便是后天。换句话说,人在母亲的womb里属于先天,出生后则属于后天。先天和后天是对不同阶段的划分。 02.根据先天八卦的顺序,可以推知人在母体中发育的过程。首先是头部的形成,因为乾象征一;接着是肺部的发育,对应兑为二;然后是心脏,离为三;接下来是肝胆,震为四和巽为五;再然后是肾脏,坎为六;接着是肠胃,艮为七;最后是肌肉的发育,坤为八。 03.先天八卦描述的是宇宙形成之初的状态,而后天八卦则阐述了宇宙内部的变化以及运用的规律。 04.提醒大家注意,现在使用后天八卦的人越来越多。 五、《易经》中“难”字的发音是什么? 《易经》中有几个较难读的字:爻、兑、夬、彖、贞和筮。 解析: 爻:发音为yáo,二声。它是构成八卦中每一卦的阴阳线条:爻象。 兑:发音为DUI,第四声。兑卦象征着喜悦和快乐,带来光明和愉悦。 夬:发音为guai,四声。意思是决断,也指刚毅果决。 彖:读作tuan,第四声。原意是“猪跑掉了”。它的篆书写法是与其发音相关的字形。 “贞”即为“祯”,“贞”作为动词是指卜卦或询问的意思,而“祯”作为形容词则表示吉祥的含义。 筮(发音:shì)是一种占卜的方式,用于判断吉凶,例如用筮法时,如果代表阴的短线与代表阳的长线的组合出现。 六、《易经》的作用是什么? 《易经》是揭示宇宙与人生奥秘的一部经典著作。 解析: 《易经》是中国儒家经过千年总结出的哲理与经验,内容广泛,几乎涵盖了所有的知识,是一本典型的百科全书。《易经》为人类提供了三把重要的钥匙。 01.第一把金钥匙是“阴阳”,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只要达到阴阳的平衡,就能实现和谐,而和谐则能够促进发展与进步。 02.第二把金钥匙是“五行”,万事万物都与五行息息相关,风水的命理学和位理学均源自于此。 03.第三把金钥匙是“八卦”,从八卦衍生出“文王六十四卦”。它揭示了宇宙中的六十四个密码,整个大千世界都无法逃脱这个奥秘。 七、《易经》难学吗? 《易经》是一部容易学习的经典,而不是《难经》。 解析: 01.为什么说易经容易学习呢?因为尽管易经是一部难以理解的经典,但它通过八个符号来表达对人类生活有深远影响的八种自然现象,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八卦。 02.我们在讨论易经时,可以提炼出三个关键词:阴阳、五行和八卦。这三者构成了易经学术的核心。八卦符号可以看作是一种古老的语言,利用易经的过程就像是将这种古代语言转换成现代语言。 我们大多数人都掌握了一些基础英语,英语由二十六个字母组成。那么,八卦这种古老的语言有多少个字母呢?只有八个字母。学习基本的英语交流大约需要掌握一到两千个单词。而整个易经的体系中,单词的数量又是多少呢?仅有六十四个单词!这六十四个单词囊括了宇宙和人生的所有规律! 03.学习易经其实只需掌握八个字母和六十四个词汇,因此它是一部比较容易学习的经典。很多人之所以觉得困难,是因为没有找到简单的学习方法或走错了方向。即使花费一辈子的时间,也难以真正掌握和应用易经。 八、《易经》中的“易”字是什么意思? “易”字象征着“日”和“月”。这意味着“上方是太阳,下方是月亮,所以称为易”;而“易”字的构成也包含了太阳与月亮,体现了阴阳的和谐。 解析: 01.有人认为“易”字是一种象形字。在甲骨文中,它的形状看起来像一条头朝上的蜥蜴。另外,也有人认为“易”字属于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它的形态最初可以是左侧的三点,中间是一条长弧线,右侧是半个圆圈;或者左边是半个圆圈,中间是一条长弧线,右边则是三点。 02.日月象征着天地,同时也代表着阴阳。郑博士认为,这种说法与《易经》八卦的构成和排列规律非常契合,并且体现了其核心思想。 03.无论是什么样的意见或观点,都无法否认“易”中蕴含的“变化”概念。日月的象征和数字都包含了交替变换的意义。 九、易经的辩证法则是什么? 《系辞》中提到:“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是一种重要的辩证法则,来源于《易经》,表达了“通变致久”的思想。 解析: 01.天道运行的法则是“唯变所适”。事物的变化带来了常态,而常态又促成了变化。《易经》正是在这种“变动不居”的现象中,揭示了“恒常通久”的不变法则,反过来又在这“恒常通久”的基础上,体现了“唯变所适”的变化规律。这一规律被称为“天行”,即天道的运行法则。 02.事物的发展变化是遵循天道运行的法则的。世间的一切都是在不断变化的,只有天道的规律始终不变,因此,事物的变化必然要遵循这些法则。 03.《易经》认为,既然世间万物都在不断变化,只有天道的规律是恒定不变的,那么人应该遵循天道,顺应自然,不违背天理,适应时势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保持长久的稳定。 04.《易经》中的两个指导人行为的概念是【时】和【中】。其中,【中】代表中庸之道,即在天地自然的规则中保持适当的状态,既不过于极端,也不失其根本。【时】则是指顺应时势,强调和谐与与时俱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