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化是“观天察地”后与社会融合的产物,古人用他指导我们的人生。如孔子在所言:“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我们也知道:周易是中华文化的基石、本源,又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那么,学习周易与传统文化,需要经过哪几个关口?对我们的人生有哪些帮助呢?我们梳理一下: 1、认知历史,发现规律 历史是最好的教课书!圣贤是从原始形态中发现社会发展的规律。 从过去已知的事件中去梳理,被称为“数往者顺”。 7000年前伏羲一画开天,始做八卦,完成对自然的探索,让我们相信 “万物有常、天道可依”,先天八卦是宇宙的 “源代码”,世界的本源; 文王把对自然的探索,延伸到社会,构建其后天八卦图,侧重时空变化与人事关联,是 “天人合一” 实践工具。它广泛应用于伦理、历法、占卜等领域,为人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了指导原则。 先天与后天八卦,为中华文化提供了底层逻辑与实践框架。 2000年前的孔子一以贯之,以人为本,远离神秘,完成对易的系统解读,实现对天道、地道、人道贯通,中华文化也在此时完整的构建出来。 对伏羲、文王、孔子的研究,成为狭义易学,在“人更三圣,世历三古 ”的长河中,探索本源,发现规律,这是学习传统文化(周易)的第一关。 根深叶茂,才能保持中道,不被迷惑! 2、利用规律,迎接未来 传统文化是理象数三位一体的,有着严密的本源与规律学说。 先天八卦是对“世界本源” 的认知,文王后天八卦把抽象的 “天道” 架接到具体的 “人道”,在”两张图“上,古人建立了规律学说。 通过他可以反向推导未来的发展方向,所谓:“知来者逆” 。如八卦之象、五行干支理论、九宫飞星学说、中医五运六气学说等形成规律学说。仅对易学应用而言,八卦之象、卦象作用规律、五行干支理论是核心规律学说。 因此,黄帝以《周易》阴阳五行为核心,体现“自然、人体” 系统的认知,构建传统医学体系;北宋邵雍在《皇极经世》中构建了 “元会运世” 的时间周期系统。古人还建立了符合东方色彩的“风水学”,这是自然与社会的高度融合。 当然,在天人合一的基础下,先民构建起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学说理论,让我们可以从容面对纷繁的变化。因为在本源与规律的规则下,世界生机无限并有序发展。 3、知之修炼,成就人生 圣贤只是认识规律吗?还要改变!黄帝说: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改变是从先天与后天两个视角展开的。 通过后天八卦的学习,我们可以认清自我的定位,每个人虽特点不一,但都具有各自的价值,修身是成功的关键。只有自我的强大才能融入社会,构建与社会的和谐,并在奉献社会中成就自我。 通过先天八卦的学习,发现人是自然之子,世界有着“本然秩序”,我们还要遵循自然的法则,因为先天隐藏着能量与智慧,良知良能我们本自具足,社会伦理、人生祸福看似纷繁,但其背后由“自然节律”操控。 中国的圣贤孔子、孟子、王阳明等,都是这样思考者与实践者,构建起先天与后天的“双循环”通道。当然,我们也要通过对传统文化(周易)的学习,找到自己定位与锻炼方法,激发潜能,成就自我。 小结: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要从本源规律入手,既要有人生定位,又要有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在奉献社会中,找到自己的“明德”之性。 上一篇《周易》中的变革思想下一篇易学入门基础知识——十二地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