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 >>道教养生 >> 武当山道教生活之"冠服”(一)
详细内容

武当山道教生活之"冠服”(一)

微信图片_20230523202222.jpg

武当山道教生活之"冠服”(一)


冠服,是道士平时穿戴的冠裳和免冠簪帔,以及在斋醮仪式穿着的衣帔的总称。《道书援神契序》称:“老子与孔子同时,最好知礼,孔子常问以礼……衣服礼法未尝异也。后世孔子徒之服随国俗变,老子徒之服,不与俗变。故今之道士服类古之儒服也。”贾善翔《太上出家传度仪》:“道服者,乃天尊老君之法服也......可以灾三世之愆,尤可以令九仙之超度,行住坐卧,常须护持。不可置之以秽器,不得杂之俗衣。”故武当道士自古至今,一直穿着古服。

在此要特别提到的是,武当山道场,在明代是“皇室家庙”,享有各种特权。在道士穿戴服饰上也是如此。据《大岳太和山志》记,宣德三年(1428年),皇帝批准了太常寺臣任自垣请求武当道士要照洪武年间太常寺卿并大祀山川坛官道服入朝的奏请。此后,明代武当道士均着皇帝确定的道官服饰登坛、入朝。直到明朝灭亡为止。自清代以后,道教冠服规定已趋简化。因为清统治者规定,僧道平时的冠服,除袈裟法衣以外,可与老百姓同样穿戴。

中国古代礼仪对于冠服甚为重视,并以不同冠服作为礼仪等级的重要标志。《礼记·冠义》曰:“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孔颖达于《冠义》下疏引《世本》云:“黄帝造火食,毓冠,是冕起于黄帝也。但黄帝以前,则以羽皮为之冠,黄帝以后乃用布帛。”秦汉以后,礼仪等级制度更加严格,冠服区别则愈加明显。据南北朝《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私》载,各类道士的法服规定分别是:正一法师,玄冠、黄裙、绛褐、绛帔二十四条;高玄法师,玄冠、黄裙、黄褐、黄二十八条;洞神法师,玄冠、黄裙、青褐、黄帔三十条;洞玄法师,芙蓉冠、黄褐、黄裙、紫帔三十二条;洞真法师,元始冠、青裙、紫褐、紫帔三十四条;大洞法师,元始冠、黄裙、紫褐、五色霞帔;三洞讲法师,元始冠、绛裙、黄褐、九色绫罗帔;大洞女冠飞云凤气之冠;山居法师,二仪冠、上下黄裙帔三十六条;凡常道士,平冠、上下黄裙帔二十四条;凡常女冠,玄冠、上下黄裙帔十八条。唐代道士张万福《三洞法服科戒文》中的道士冠服分类已趋简化,仅分为六类。明代《上清灵宝济度大成金书》称:“按冠服制度,备受上清经法者称为上清三洞法师,顶元始宝冠,九色青帔三十六条,其里亦青十五条,青圭佩,朱履;如专受灵宝者称为洞玄法师,笑蓉冠、九色云霞紫帔三十九条,其里亦紫是十一条,白圭佩、朱履;如受正一者称为正一盟威法师,青绿星冠、五色云霞绛帔二十四条,袖有鱼鼠,其里亦绛十二条,青圭丹帔,朱履。”书称:“法师登斋坛者,随品受服,谓之法服。非此服者,不许登灵宝坛。”据《大清会典》记,康熙十一年(1672年),准“僧道,除袈裟法衣外,服用与民同”。将和尚与道士的平时穿戴混同百姓。但武当道士在清朝仍具有很大影响,所以持古不化,坚持仙俗有别,不与民同,仍穿戴古服。

武当道士的冠服有多种,大体可分为道巾、道冠、道服、法衣、鞋袜等。


道巾

古人以巾裹头,后即演变成冠的一种,称作巾。《宋书·礼志五》记:“巾以葛为之,形如帔,而横著之,古尊卑共服也……居士野人皆服巾焉。”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服器头巾》记:“古以尺布裹头为巾。后世以纱、罗、布、葛缝合,方者曰巾,圆者曰帽,加以漆制日冠。”道士所戴道巾,有九种。

九梁巾

类似纯阳巾和九转华阳巾,顶排九叠,九缝。今正一道士多戴此巾。

九转华阳巾

亦称华阳巾。全真道士帽子之一种。《洞玄金玉集》记:“重阳悯化妙行真人,时在昆嵛山居庵,用三尺半青布,造成一巾。顶排九叠,九缝。言梦中曾见,名曰:九转华阳巾。师父风貌堂堂,有若钟离之状,加之顶起此巾,愈加华润,诚为物外人也。”

纯阳巾

据《三礼图》记:“纯阳巾,一名乐天巾,颇类汉唐之巾,顶有寸帛,襞积如竹筒,垂之于后。”据传,吕纯阳(洞宾)祖师所戴,故名。乐天巾的来历,则以唐代诗人白乐天(居易)而名。

黄巾

早期道教教派太平道穿着标志。《释名·释首饰》注:“巾,谨也,士冠,庶人巾。”巾是庶人之头饰,以与士冠相区别。东汉末年张角创立的太平道道徒,多为庶人,自称黄天,以黄巾饰头,系替天行道之意。

混元巾

以黑缯糊成硬沿圆帽,中有眼露髻,以一簪贯之。“混元”,指天地之元气,亦指天地。以混元名巾,寓意重大。古时,全真道士多戴此巾,今武当山全真、正一两派道士均戴此巾。

雪巾

冬天下雪时戴的帽子,故名。明代朱权制作。据《天皇至道太清玉册》卷六记:“以玄色纻丝为之,以天鹅皮为里,凡雪天严寒皆用之,以护脑。”

幅巾

亦称一字巾。原为山居道士裹发方式,以防枝柯缠发,后演变成道士冠巾。一般用丝线绸或布或草屦之类编织花边,作成扁平的带子,带子头用木竹或玉石雕成扣子衔接,也有在正面缀一个玉制太极图的。武当道士多戴此巾。

雷巾

《三里图》云:“雷巾,制颇类儒巾,惟脑后缀片帛,更有软带二,此黄冠服也。”明代朱权《天皇至道太清玉册》云:“山中道士燕居之巾,野人冠服之属。古无网巾,戴之以笼乱发,冬则护寒,以裹其首,岂宜入朝堂见帝王而为礼哉。山野修道之士,不论贵贱,皆戴之。”

紫荷巾

古称紫荷为芙蓉,故又称“芙蓉巾”。

庄子巾

以先秦著名道家人物庄子而命名的道巾。帽底圆形,帽顶平正,帽前正中有玉制方形帽正。

学之道

返璞归真 弘扬传统文化
道法自然 传播国学经典

微信图片_20230525143633.jpg

添加老师微信  成就美好生活

https://www.wtoipo.com/


1704420907925882.png

客服中心
联系方式
15039050201
- 助理老师
新浪微博
扫一扫,与我联系
本站已支持IPv6 技术支持: 学之道工作室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