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仪”是道教习用的术语,在历史上,可以用来笼统地指称道教的经诰、戒律、规范、礼仪等。站在了解和研究道教的角度看,道教之称其为道教,不但有其系统的教理教义和信仰,而且有其特定的宗教形式。所谓“科仪”,即是对其宗教形式各个方面的概括,民间俗称“做法事”。与科仪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还有科教、科范、科戒、科律、仪轨等。比较而言,科仪更能概括相应的教法内容,所以我们取用这个名称。 正一道科仪名目繁多,大致可分为阳事和阴事两大类。根据斋主的要求,又有不同的规格和规模。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称为“国醮”。[阳醮]有请水、安监斋、传递、发奏、启师、扬幡、挂榜、安监门、安监坛、分灯、净坛开光、迎銮接驾、开启、投词、宿启、参社散榜、拜斗、告歇、早朝、午朝、礼拜玉皇、三元法忏、临晚普度、拜表、诵经、解坛、收榜、圆满送圣等。 [阴醮]有请水、灵宝济炼、安监斋、安龙奠士、传递、发奏、启师、扬幡、挂榜、分灯、净坛、迎銮接驾、开启投词、宿启、参社(以上十五折与阳醮方法相同,但内容不同),灵宝济炼,召亡、诵经、关灯、破狱、告歇、三朝、转度人、拜九幽忏、引亡朝参、讲经说法、完礼经赞、普度施食、告歇安奉、启请上对、拜表、诵经、解坛谢师、祭夫、荐先、结帖化财小济叹孤、放河灯圆满送圣、天神返驾等等。 放河灯 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在《道门十规》中说:“凡遇行持,必须斋明盛服,洁己情心”,“外绝尘务,内炼形神……务积一诚,精思默存,为众所规范,上可以感天地鬼神,下则不负幽冥之苦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