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玄学文化 >>太岁文化 >> 道教主要仪范
详细内容

道教主要仪范

20.png

 道教继承了中华民族先民们的祭神、祈禳、祷祝等仪式,加以规范化,作为宗教活动的定型模式,成为道教仪范。道教仪范可把道教敬神、念经以及道人们的行、住、坐、卧统统包罗在内。举凡行为都有规矩可循,这些规矩统属仪范范畴。由于历代高道大师演教所需,对道教仪范进行了增、改。目前道教仪范主要有早晚功课、全真派道士传戒、正一派道士授箓等。


一、早晚功课

  早晚功课是道教现有两大派全真派、正一派的早晚必修课。早晚课约起于南北朝以后。住观道士每日卯酉二时上殿做课,诵念香赞、开经偈、净心咒、净口咒、净身咒以及《清静经》《玉皇心印妙经》等道经,唱赞礼拜。做早晚功课的目的一是修身养性,二是祈祷崇拜,三是坚定道心,四是体现宫观的道风建设。现在各常住宫观都按传统定制早晚上殿。


二、全真派道士传戒

  传戒,又称开期传戒,指从开坛传戒到传戒圆满的整个过程。全真派道士出家后,初入道观者为道童,在子孙庙拜师学经,等到了十方丛林开坛传戒之时,子孙庙的师父便推荐其赴丛林受戒。  金元出现全真道以后,长春真人丘处机根据道教已有的戒律,订立了全真派的传戒仪范。清顺治年间,全真龙门派第七代律师王常月方丈又在北京白云观首次公开设坛传戒。他承袭全真派戒法科仪,讲说《初真戒》《中级戒》《天仙大戒》,合称“三坛圆满大戒”。王常月认为“学道不持戒,无缘登真箓。”  传戒时,戒坛一般分为三期进行。传戒由十方丛林的方丈负责,称为“传戒律师”,又谓传戒本师。  传戒期间,经过“考偈”,受戒弟子分清名次,按《千字文》次序排号,传戒圆满后编入《登真箓》。获得戒名后,自愿遵守戒律不犯规戒,经审查合格发给“戒牒”,以为凭据。


三、正一派道士授箓

  “箓”通常指记录有关天官功曹、十方神仙名属,召役神吏、施行法术的牒文。正一派道士只有得受法箓,才能名登天曹,有道位神职。有了道位神职的道士,其斋醮中的章词才能奉达天庭,得到神灵护佑。  “受箓”的意义是“戒除情性,止塞愆非,制断恶根,发生道业,从凡入圣,自始及终,先从戒箓,然始登真”。

  正一派道士受箓后,颁发给职券牒文,以证其所得之法职,名所录之神界,以通达神灵。这种牒文,简称为“职牒”。


站内微信:预测咨询-道家五术,六爻-事业官运-姻缘,童子命-补财库-拜斗,化太岁-化童子-符咒,祭祀-亡者-无缘子女

微信图片_20230523202222.jpg

0003.jpg




本站已支持IPv6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