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几世的缘分》 在宗教中,转世的概念主要出现在佛教、印度教和道教等宗教体系中。这些宗教认为,灵魂在死亡后不会完全消亡,而是会重新进入一个新的生命周期,继续存在和经历。 佛教:佛教认为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都在“六道”中生死相续,轮回转世是佛教中的重要概念。佛教强调因果报应和业力,认为一个人的行为会决定他的命运。阿赖耶识是轮回的主体,储存了业因业缘,决定了有情众生的轮回方向。 道教:道教认为人的生命由魂魄组成,肉体死亡后,魂魄会分散并通过生命通道重新组合,投生到新的肉体上。道教强调修行的重要性,认为修行可以使魂魄聚而不灭,实现长生甚至与道合一。 1 道门强调人应修性守道,追求清静寡欲的生活方式,以避免迷沦于欲望之中,从而保持与道的同一体性。一旦神明迷乱,便可能各自坠入五道轮回之中。 这五道轮回,据《太上老君虚无自然本起经》所述,包括神道、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和地狱道。这些道的概念,在传统的黄老道家阴阳理论体系中有着深厚的根基,阴阳交合是万物起源的原理,而阴阳平衡则是维持生命健康的关键。 在道门的观念里,人死后转世投胎是一个普遍现象。一般而言,人的灵魂在死后可能转化为“阴”,即鬼魂,进入阴间或幽冥界。那些生前未作恶的鬼魂有机会重新投胎,回到人间;而作恶者则可能被打入地狱,受到应有的惩罚。另一方面,人的灵魂也可能转化为“阳”,成为神仙,进入天界或神仙界。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道生之,德蓄之,就是父母生育孩子的过程,父母对孩子来说就是道和德的化身,孩子的成长就是物形之,势成之的过程,只有按照“道”的规律,按规律办事,亲子关系才能和谐,孩子才能健康成长,家庭才能和谐美满过得好。 2 “天下人民,皆因父母寄胎,诞育而得生身,受炁在胎,其苦无量,怀胎十月,迅速不停,受孕满时,肢脉俱解。其中非一因以丧身,幼小婴孩,提携养育,洗浣秽浊,不惮艰辛,宁损己身,欲儿宁处。父母恩重,难报难量。 ”如《太上老君说报父母恩重经》中说:“夫形直者,其影必正.形不直者,其影必斜;其声清者.其响必净,声不清者,其响必浊。孝与不孝,其义如是。若孝悌者,家之中老少安乐,天人钦仰, 神明守护,子孙相承,孝慈不断招感孝顺,以为其子。若不孝者,世世相继,一门之内,总是冤家。” 在年少时体会不到父母对自己的千般呵护与万般疼爱,当自己成为父母对自己的孩子进行呵护的时候,才能深深地体味到父母的不容易。尤其当父母离世的时候,才感受到父母对自己那无尽的爱,甚至后悔自已对父母的不敬、不爱与不理解,在这一方面请不要让后悔在自己的身上发生。 当父母在世时,一定要回报自己父母曾经对自己的爱。 但从现实生活中不难看出,有许多不敬父母的人,甚至把自己的父母撵出本属于自己的房子,或不供养财物,或不服侍照顾,这都是不应该的。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如果人不孝顺,那么比畜生还不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