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场地和环境,只有在特定的场地环境下,才能行持道法,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图片来源:网络) 何为法坛? 简单来说,就是行法的场所,这个场所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不固定的,这类不固定场所,随用随搭建的法坛,又叫“行坛”。 法坛的规格,和法务的大小,有着一定的关系,像攘送白虎一类小法,或在神殿,或入小户人家施行,坛场的讲究不怎么严格,也不拘多大规模,如果是比较重大的法事,则必须建立相应的法坛,比如祈雨祈晴,就需要一定规格的坛场,需要提前建坛。 对于坛场布置规定,记载较全的有灵宝斋法的建坛格式。明以后,灵宝派融入正一派,正一法中也举行灵宝斋仪,所以它的坛式有一定代表性。 宋代道书当中记录,坛场层数、品级因内容而各不同,但都排场宏大。比如其斋坛或高二层,上层十门,方阔二丈四尺,门外四角且另开犬门、地户、日门、月门,方广三丈二尺,门安八卦纂榜。或三层,上层一丈八尺,中层下层顺次放大。每层外都以短绳纂界栏,共用六十四或九十六枚。门用朱漆雕木为额,漆画作莲花火珠之类,两旁并镂刻日月瑞云之像,坛上另须置莲花灯,合九十八盏。坛四面悬挂三十二天、三清幡、五色卫灵幡等。 (图片来源:江苏省茅山风景区) 坛内施帐,安三清太上的神位。另外又须置放案桌及其他法器。坛上宽敞,留出执事人等出入之路、法事踏罡步斗的场地。 不过这些排场,须得有财力、物力支撑,从容准备才行。碍于财力和场地条件,常常也作变通,倘若是按照古制,估计现在少人能操办起来。所以又有“随地之阔狭,屋宇之高低”加以施设,意思是法坛可以根据场地的大小,屋子的高低来建设,适宜即可。 大型道场的举行,大多有宽裕的时间去准备,且斋堂上要设三清等尊神之位,要求气派宏敞。(图片来源:闾山奏职授法中心) 至于其他收妖、镶灾一类的法术,大多因情形紧急而设,坛场的规模,有所限制。但只要条件许可,原则上要建立具备科式的坛场,当然并非必要,若是无力设立,一切从简,一块红布一铺,香炉一点,亦是法坛,而如此说法在古代道人行持道法当中,也是常有之。 道书有载某神霄派道士去人家治病时,只是安置一张《五岳真形图》,剩下的东西全靠存想。 一般情况下,法坛建好之后要净坛,因为是朝拜诸真之地,通达天地之处,所以干净是格外重要的,这净坛之法,也在互联网上不断的传播,比如九凤破秽科法,此法科也常被人当做净宅之法使用。 其次因为坛场是人神共处的场所,不洁则神不降,人神无法沟通,坛场徒有其表,功能全失。 洁坛的办法,有很多很多,比如解秽符,桃皮、竹叶、沉香、鸡舌香、柏叶,什么伏剑步开水。这些排场,也是各家各法,比如《正一大敕水》,也是有些排场的净坛。 而在净坛过程中有些法务还要禁坛,何为禁止坛? 类似于将法坛封存,使坛场不和凡界交涉,邪鬼更不得来犯。 如此操作之后,方可请诸真来降。 诸位降下的地方,并非是你家里,或者是你座子上,而在诸真下降之前,还有化坛之法。 何为化坛? 化坛也可以叫做变坛,就是法官通过变神,掐诀,踏罡,烧符等等操作,以及存想,使得凡间的法坛,变化成天庭圣地,或者是其他的神仙宫府,而所谓的神真下降,是下降在你化坛之后的“神仙圣地”之中。 法坛是道法从举行到完成的场地。整个法事的时间流程和空间运作,大抵都固着于该处。即使在行持中,会越出其范围,但只是一时的。 比如“收妖”时会有让人捧符投往“见妖”之处的,但法师或扔在坛上,或虽前往而事后扔回坛。 在法事的末尾要设酿谢坛,或犒劳神将,依旧是在坛上举行。所以法事的末尾称为“散坛”,基本上就完成了。 所以行持道法的法坛未必是永久的,也可以是临时,而法坛也并非刻板印象,就是一张桌子上面几个神像,加个香炉,就是法坛而已,当然一张桌子上面放个神像,弄个香炉,也并非一定就可以称之为法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