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道灵符成符需经择吉时、净身心、踏罡步、存思神灵、加盖法印等严谨仪轨,每一笔皆承载着沟通天地之承载着沟通天地之重任。 然符咒之力如双刃剑,《道法会元》严正警告:“妄用雷符,必遭天谴”。符咒的反噬之力远超常人想象,轻则运势衰败,重则灾病缠身。 历史典籍中,因触犯禁忌而招致祸端的案例比比皆是,究其根源,皆因**“心念不纯”或“行止逾矩”。 第一类:心术不正 邪念缠身者 符咒之力源于天地正气,若用于损人利己、行凶作恶,必遭神力反噬。《张天师符咒大全》明示:“使用者必须心存正念,若心怀不轨,符咒不但不显灵,反引灾厄临身”。 如以“和合符”破坏他人姻缘,或以“五鬼运财符”窃取不义之财,此类符咒虽暂得小利,却种下恶因。《万法秘藏》记载,南宋一商人以邪符夺人产业,未及三年,突发恶疾,家宅遭天火焚尽,符灰未灭而人已亡。符咒本是通神之物,若以邪念驱动,如同引天雷击自身。 第二类:亵渎神明 不敬仪轨者 符咒忌污秽、忌不洁、忌戏玩,此乃道教千年铁律。《太上正一阅箓仪》规定:触符需净手,佩戴忌腰下,房事不可近,经期勿贴身。 北宋《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符图》记载一案例:某官吏将护身符悬于腰间蹴鞠,汗污浸透符纸,归途即坠马折胫。更甚者,有夫妇行房未除符袋,当夜宅现异响,符纸自燃成灰,三月内家财散尽。符中神将威严不容亵渎,一丝不敬便是招灾之始。 第三类:私绘盗用 无师承者 道教符箓讲究“师传法脉,一脉相承”,无传度弟子私画符咒,在道教中被视为“盗法”。《道法会元》直言:“无师承者画符如盗天火,未护身先伤己”。 明万历年间,一落第书生照《万法归宗》私绘镇宅符,因缺敕符咒、未踏符咒、未踏罡步,反招阴灵入宅,全家夜惊如坠鬼窟。后经龙虎山道士以三清铃驱邪,焚化金银纸谢罪方解。符胆中的秘文符胆中的秘文需配合内炁运行,无师承者画形不画神,如同空壳招邪。 第四类:污秽不净 身带凶煞者 屠宰、殡葬、刑狱从业者,若未行净秽之法便用符,凶秽相冲恐酿大祸。《太上秘法镇宅灵符》特别警示:“身染血光煞气者,需沐浴斋戒七日,方可得符力”。 清《闾山符谱》录一案:刽子手请得平安符未净身,当夜符纸渗出暗红如血,三日内其子失足溺亡。盖因职业煞气与符中清气相冲,未得庇佑反激凶性。此类人群用符,需先以桃枝煮水净体,辰时面东诵《净天地咒》,方得符咒清净之力。 第五类:过期不换 怠慢神恩者 符咒非永久之物,时效一过,符神归位,若仍佩戴空符,反成阴灵依附之所。道门共识:普通符咒效力多为一到三年,太岁符等需岁末更换。 《凤谷桂察访遗集》载成化年间奇事:一老妇佩戴失效二十年的文昌符,其孙考场中突见符纸化灰飞散,试卷墨迹随之消失。盖因符力消散后,残存灵力吸引精魅,干扰现世气运。到期符咒需以金银纸包裹,香烛水酒供奉,诵谢神文焚化,方得善终。 奉请正法:以善为本 以敬为用。 欲使符咒显灵,需严守三纲: • 正心为本:念念向善者,符未至而神已佑 • 师承为要:须经正规道长开光敕符,杜绝私绘• 仪轨为纲:忌污秽、勤更换、重送神 唐代高道杜光庭在《太上正一阅箓仪》中警世:“符者,天地之真信;用者,人间之诚心。心符相契,则万神听命;心怠符秽,则灾厄自招”。 符咒之力终是外缘,真正的改运密钥,藏于人心向善的每一个当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