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详细内容

道家高人长寿的秘诀,这才是修身养性!

20.png

由于生活水平提高,人人都开始注重养生,一提到如何养生,很多人都认为,多吃有营养的食物就可以增强体质,或者多做运动就可以健康长寿。其实不然。


老子的养生学博大精深,又至简至易,主张天人合一,形神合一,是一种既养形又养神的完美的养生理论,与中医圣典《黄帝内经》的养生思想一脉相承。


本文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躯体养生,即养形;二是心灵养生,即养神。可以预言21世纪,老子的养生学在中国必定再度兴起,重放光彩,乃至朗照全球。


从道家养生秘法来说,追求顺应自然的养生,养生能懂得顺其自然,也就是真正开始接近了天地万物。才能够做到天人合一。每个人都是一个小宇宙,各有自身的独到之处。


而每个人又都或多或少的接受的来自自然和大宇宙的信息和灵感。当人体的小宇宙,与自然的大宇宙十分的吻合,毫无偏差的时候,也就是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道家提倡三字经法


1

三 去

道家鼻祖老子,在其所著《道德经》一书中提出,养生须“去甚、去奢、去泰”。


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必须去除极端的、过分的、奢侈的欲望与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懒散状态,而要做到清心寡欲,不存私念。这既是做人的道德修养,也是养生保健的准则。

2

三 戒

春秋问礼于老子的伟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主张“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令既衰,戒之在得。”即是说,纵欲、斗殴及贪婪,均可危害健康,导致疾病滋生,寿命短夭。

3

三 有

祖国医学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指出,一个人想少生病或不生病,达到健康长寿,必须在生活中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劳作有序。”


暴饮暴食,恣食肥腻,睡眠不足,不注意劳逸结合,生活无规律等,则易导致多种疾病。

4

三 寡

道家总结养生经验,概括为“寡欲以养精,寡言以养气,寡思以养神。”


精充、气足、神旺是人体健康的标志;精亏、气虚、神弱则是人体早衰的根源。所以注重保养精、气、神,做到“三寡”,是健康长寿的要诀。

5

三 慎

道家养生家提出养生贵在“慎食、慎药、慎激。因饱餐一顿美味佳肴而诱发急性胰腺炎、心肌梗塞死亡的病例并非罕见;


因情绪激动而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急性发作者也时有发生;如不根据自己体质的具体情况滥服人参、鹿茸等滋补药,不但于健康不利,还会对身体造成危害。




 十不过养生妙法


1

衣不过暖

穿衣戴帽以 “舒适适中” 为度,过暖易捂出内热、诱发感冒,过冷则易受寒着凉,贴合气温变化调整即可。

2

食不过饱

吃饭吃到七八分饱最养脾胃,日常饮食记得粗细搭配、荤素均衡,饭前喝碗汤润胃,同时远离烟酒,减少身体负担。

3

住不过奢

居室无需追求富丽堂皇,干净整洁、住得舒心就好,过度追求奢华反而容易让人耽于享乐、消磨心志。

4

行不过富

只要身体允许,尽量多走路少坐车,若出门必乘车,时间久了腿脚会逐渐变得不灵活,适度活动才利于肢体康健。

5

劳不过累

劳动或工作要把握 “量力而行” 的原则,超出身体负荷会造成损伤,每天除了 8 小时工作,一定要留出时间休息,做到劳逸结合。

6

逸不过安

即便休息,也别终日无所事事 —— 长期闲着容易丧失生活乐趣、变得心灰意懒。不妨多参与活动,比如散步聊天、写字作画、下棋看戏、读书看报,勤动脑、常舒心,更能延年益寿。

7

喜不过欢

“人逢喜事精神爽”,但高兴不能过头,过度喜悦会损伤心神。就像古人范进中举后因狂喜发疯,便是 “过喜” 的教训。

8

怒不过暴

心里有烦恼别憋出怒气,愤怒最伤肝脏。要学会控制情绪、提升涵养,以乐观心态面对生活,少动肝火。

9

名不过求

名利本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如同过眼云烟,不必过分追逐,平常心看待更自在。

10

利不过贪

不贪 “酒色财气”,不沾 “风花雪月” 的过度诱惑,做到无欲无求、无牵无挂,知足常乐、顺其自然,即便到了耄耋之年,也能身体健康、无病无恙。

温馨提示:


道家流传的养生三字经,看似只是简单几句口诀,旁人或许觉得 “不过是几点日常注意事项”,但实则藏着千年沉淀的生活智慧 —— 它能在潜移默化中帮我们调整作息、平和心态,很多时候能给健康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


不过要注意,每个人的体质、生活习惯不同,学习道家养生智慧的方法也需灵活调整。不必盲目照搬他人的方式,而是要结合自身情况,挑选适合自己的三字经内容与实践方式,才能让养生真正融入生活、发挥效用。


微信图片_20230523202222.jpg

0003.jpg


客服中心
联系方式
400-065-0201
- 助理老师
新浪微博
扫一扫,与我联系
本站已支持IPv6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