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易学文化 >>周易命理 >> 修炼必知:性命双修,身心性命修养的金丹大道!
详细内容

修炼必知:性命双修,身心性命修养的金丹大道!

20.png


1752133430381.jpg

  1


  人们常常将道家的炼丹视为神秘莫测的事情,而炼丹者也有很多秘传的言语,因此炼丹似乎成了一件非常玄妙的事情。实际上,这只是一种高级的养生学问。仔细探讨其内容,所谓的炼丹之道,其实就是身心性命之道;炼丹的学问也是关于身心性命的学问,这并没有其他的含义。身心就是性命,性命完全体现在身心之中。


  修身就是修炼生命,修心就是修炼性情。因此,道家所讲的性学与命学,简单明了地说,就是一种修养身心的学问。而锻炼性命的方法,实际上也是在锻炼身心。所以,这条道路,是每个人都必须遵循的,而这门学问,也是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因为它承载了易学的高深智慧,直通大道,所以被称为羲和与黄帝的核心法则,以及尧舜文王的正统传承,周公、孔子和老庄的圣贤派系,这一点并不过分。


  这正统的易学精髓与生命大道,孔子在《系辞》中稍有揭示,濂溪和周子在《太极通书》中也略有阐明。然而,从整体来看,这些内容大都隐秘于道家的丹道之中。令人痛惜的是,儒家失去了其传承,而道家又常用隐晦的语言和比喻来传达,导致这一圣道逐渐衰退,圣学也愈发模糊不清。


  易经中说:“探究事物的理性,了解本质,才能达到对生命的认识。从最初的状态回归到终极的真理,明白宇宙万物的道理,自然就能理解生与死的意义。”


  又有言:“阴阳之道。”这实际上是性命学的最高原则。《易经》云:“天道在于阴阳。地道在于柔刚。人道在于仁义。”


  李道纯解释说:“天的法则是阴与阳,代表心灵的气息;地的法则是柔与刚,代表身体的形态;人之法则是仁与义,代表意念的性质。身、心、意象征着乾的三才;神、气、性、情、形、体则象征着坤的六合。《易经》说:远处的事物可以汲取,近处的身心也可以把握,这就是这个意思。”


  又说:“天地就是乾坤,乾坤就是阴阳。阴阳合为一体太极,太极则是无极。从太极的角度来看,就是天地;从易理的角度来看,就是乾坤;从道的角度来看,就是阴阳。如果用人的身体来讲,天地代表形体,乾坤代表性情,阴阳则代表神气。如果用法象来说,天代表龙,地代表虎,乾代表马,坤代表牛,阳代表乌,阴代表兔。用金丹来说,天地分别是鼎与炉,乾是金,坤是土,阴是汞,阳是铅。总的来说,有许多不同的名称,但归根结底,只有一个阴一个阳。修炼仙道的人,通过炼铅汞而成丹,便是将身心结合,回归本原。阴阳合而复回到太极之中。”


  太极尚未分化之前是什么?伏羲尚未绘制之前又是什么?父母未出生之前的本来面目又是怎样的?如果你能够深刻理解这个道理,领悟其中的奥秘,看清这一点,那么就能明白为什么家族以父母未出生前与鸿蒙未分化之先天作为金丹的根基。


  2


  丹家以性命双修为核心。性命双修的意义在于使性与命都达到圆满,最终实现了性同时兼顾命。因此,李道纯认为金丹大道的关键就在于“身心”这两个字,修炼和了悟的起点亦在于此。身心即是性命,若离开了身心就失去了立足之处。即使全心投入身心的修炼,也难以达到更高的境界,而要实现圣化和神化,才能进入真实的境界。通过自身心的修炼,洞察阴阳的奥妙,掌握天地的变化,就能步入道的境界。


  李氏说道:“修炼金丹的关键在于身心二字,这是唯一的方法,而铅和汞则是唯一的药材。真正的铅和汞,正是身心的体现。”


  据说:“炼制金丹的关键在于掌握天地的造化,以乾坤作为炼器,日月作为水火的源泉,阴阳作为变化的机制,乌兔作为药材。利用天罡的运转和斗柄的推移,采药时要讲究时机,运用符咒时要遵循规律,进火与退符要顺应一年的节气;添加铅汞要象征一个月的盈亏;聚集五行,融合四象,追寻两气归于黄道,汇集三姓于元宫;返本还原,回归根本与本性。只要功夫圆满,神力具备,就能从凡人转变为仙人。这个过程称之为丹成。”


  接着明确地指出:“天地是形体;水与火是精气;阴与阳是身心;乌与兔则代表性情。因此,形体可以看作鼎炉,精气则是水火,情性则是化机,身心便是药材。圣人担心学者没有可依循的标准,所以用天地来比喻,人身与天地并无区别。”


  因此,炼金之道不离自身,也不离心灵。如果只是沉迷于文字和表象,被各种奇异的名词和比喻所误导,即使修炼千年,也无济于事!


  李氏又说:“异名只是比喻,并不涉及身心两字。在修炼的过程中,要专注耳朵聆听音韵,细心揣摩眼神,保持舌头静默,调整鼻息,四大不动,让精神、灵魂和意念各自归位,这被称为五气朝元。运气进入中宫,称之为聚合五行。”


  心不动时如龙吟,身不动时如虎啸,身心完全静止,称之为降龙伏虎。龙吟代表着气的凝聚,虎啸则象征着精气的稳定;这都是掌握灵根的方法。以精气比喻龟蛇,以身心比喻龙虎,当龟蛇融为一体,称之为合和四象,以性情来控制情感,实现金木的协调;通过精气来掌控,便是水火相交;木与火同源,两者是一家,东三南二共同构成五;水与金同源,两者也是一家,北一西方四相互联系。土位于中央,代表着意念。


  心身意融为一体,三者相遇,孕育出新的生命,称之为三五相混。炼精化为气,炼气化为神,炼神达到虚无。这被称为三花汇聚,也称三关。


  如今的学者,多将尾闾、夹脊、玉枕视为三大要点,然而这仅仅是修炼方法,并非真正的关键。内心动念之处才是根本所在。现代人所指的口鼻并不相干。身体、心灵和意念是三大重要因素;心中的本性称之为砂中的汞,身体中的气则称为水中的金。金本源于水,水的母体中潜藏着金,所以称之为母隐子胎。


  外在的干扰不应进入,内心的波动不应外泄,这被称为固济。静止不动则可养护内火。保持虚无自然,称之为运用。保持真诚与坚定的志向,被称为守城。克服内心的魔障,称作野战。真汞被称为姹女,真铅称作婴儿,胎意称为黄婆,性情则称为夫妇。清心定意,性情宁静、神志灵动,这两者结合,便形成胎元。保护灵根,称为温养。所谓温养,犹如龙养珠,或是鸡伏卵,需谨小慎微地呵护,不可有所疏忽;若有半点差错,之前的努力便会付之东流。


  阳神出壳被称为脱胎,归根复命则是超脱。打破虚空称为了当。如果能够举一反三,将这一点推及其他,就能领悟丹经中的各种隐秘词汇和术语,这些其实无非是为了身体和心灵的修养与锻炼,又有什么别的意义呢?


  3


  关于“三五一”这三个字,其实是丹道修炼的精髓。如果不加解释,便显得深奥且不可思议;若加以说明,其实也不过是身心意的修炼而已。而身心意的三个方面,又可以归纳为精气神。精由气生,气藏于心,神隐于意。身体不动便能化精,心境不动则气会转化,意念不动则神会化为无形。


  孟子教导我们要保持内心宁静,以此作为修身的根本。而心若不动,则身体和意念也会随之平和,思维自然不会产生纷扰,这其中并没有什么深奥的道理。


  《参同契》中提到:“三和五与一,天地的至高精华,可以用口诀表达,难以用文字传递。”


  紫阳诗云:“三五一共三个字,古今明者实在稀少。东三南二合成五,北一西四汇集成全;戊己也从生数为五,三家相见结成婴儿。婴儿是蕴含真气,十月胎成入圣基。”


  道纯是指“这五十六个字,包含了所有诸子百家的经典和书籍”。


  他解释道:“从自身来说,东方代表三木,这是我的性格;西方代表四金,这是我的情感;南方代表二火,这是我的精神;北方代表一水,这是我的精华。性是心的主宰,心是精神的核心,性与精神都与心相联系,东方的三和南方的二合计为五。精是身体的主宰,身体与情感相连,精与情也同属身体,北方的一和西方的四共同存在。戊和己代表中土,象征意志;四象与五行则是意志的主宰;意志无偶,自然成一家。修炼者应当调整身心意念,自然能够将三元五行融为一体。丹书中说:调整身心就像采药,正是这个意思。身心调整的关键在于虚静。使心灵虚空,则精神与性相融合;使身体安静,则精与情得以宁静;意念稳定,则三元合而为一。这便是所谓的三花聚顶,五气朝元,圣胎凝成。”


  大学中提到:“想要修身的人,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心;要端正心意,必须先诚实地对待自己的想法。”


  一所大学,主要是以身心和意志为基础,其余如学问的探究与治理的原则,都是为此服务的。深入研究,儒家与道教又怎能分为两派呢?


  李氏还说:“情合的状态称为金木交融,精华与神合称为水火交融,意念的彻底确定称为五行齐全。丹书中提到:炼精化气为初关,身体保持不动。炼气化神为中关,心灵保持不动。炼神化虚为上关,意念保持不动。心不动时,东三南二合计为五;身体不动时,北一西方四共同组成。意念不动时,戊己又从生数五。身心意三者相合,就像三家相遇所结的婴儿。一旦达到这一境地,金丹的修炼就圆满了,神仙的伟大事业也随之完成。至于丹书中各种法象和不同名称,其实都与身心意密切相关。”


  由此可见,金丹之学实际上只是关于身心性命的学问。如果读者能够从这里入手,就一定不会走入歧途。


站内微信:预测咨询-道家五术,六爻-事业官运-姻缘,童子命-补财库-拜斗,化太岁-化童子-符咒,祭祀-亡者-无缘子女

微信图片_20250319153232.jpg

微信图片_20230523202222.jpg

0003.jpg


客服中心
联系方式
400-065-0201
- 助理老师
新浪微博
扫一扫,与我联系
本站已支持IPv6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