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派的丹法,相较于北派,更加注重命功,因此有说法认为北派偏向性,而南派则偏向命。然而一旦入门后,其实并没有太大区别,因此不必过于区分。南宗在五祖白玉蟾之前并未形成教派,主要是以师徒相传的方式进行,随着传播的增多,反而成道的人变得少了。 现在很多人说南派是在进行男女双修,但他们不知道这些观念是从哪里来的。南派丹法的真髓完全体现在五位祖师的丹经中。其实,男女双修原本就是他们所反对的对象。不知是谁将此与南派挂钩,南宗虽然不提倡出家,但也绝不会如此。 虽然从命功入手,但本质上仍然是清修的法门。丹者,意味着独自修炼,不依赖外物或他人,完全是孤独的修行。 一、丹经之祖 《悟真篇》和《参同契》被称为炼丹经典的始祖。 修习丹道,领悟真谛,绝不可忽视。丹道的三大要素为玄关、药物与火候,这些都蕴含在紫阳真人的智慧中。书中有许多隐晦的表达,初学者可能难以理解,可以参考紫阳真人在《金丹四百字》中的引言以帮助理解。 以身心分为上下两条线,以精神区别冬夏两个至点,以形体与精神对应坎卦与离卦;以东边的木、Westen的金、南方的火、北方的水和中央的土,构成了五行的聚合;以眼神注视、耳朵聆听、鼻息调和和舌头缄默,便是四象的和谐;眼睛虽不看但灵魂在肝,耳朵虽不听但精气在肾,舌头虽无声但神在心中,鼻子虽不嗅但魄在肺,四肢虽不动但意在脾,因此称为五气朝元;以精华转化为气,以气转化为神,以神转化为虚无,因此称为三花聚顶。 例如这一段中,身与心被分为上下两个弦。悟真篇中讲到,前面是上弦,后面是下弦,药物的气象均匀,此时正是采药的时机。将身体看作上弦,将心智视为下弦,前弦之后,后弦之前,正是要实现身心合一的时刻。 丹经接着讲述了聚集五行和结合四象的重要性,这些是炼药的基础。然而,普通修行者常常只关注于看到各种光芒,觉得这样好得不得了,却不知已经偏离了“眼有光与眼无视”的基本理论,五行不齐,四象不合,又怎能谈及更高深的境界呢?一切已经发生了偏差。 二、先寻找铅,再寻找汞 以铅为引子而见到汞,称之为华池;以汞进入铅中,称之为神水。不可拘泥于虚无,不可陷于有形的行动,不可沉迷于思维的执念,不可固守不放,不可无所事事而感到灰心,更不可盲目修炼而头脑发热。最怕的是对药材的来源不够了解,以及对温度和时机掌握不当。必须明白,人体内有一个窍穴,称为玄牝。这个窍穴不是心、肾、口鼻、脾胃、食道、膀胱或泥丸。若能识得此窍,就在于冬至、药物、火候、沐浴、胎结,以及脱体之道。 这一段提到,用铅来寻找汞叫做华池;而用汞来提炼铅则称为神水。这是丹道中的一个难点,起初是用铅去追求汞,后来则是用汞去寻求铅。 丹道通过后天的修炼进入先天,而南宗则是通过命理进入本性。其核心在于炼化身体中的后天至阳之气,作为一种假铅,来提取内心的先天真汞。因此,实现后天转向先天的关键在于取坎填离,而不是取离填坎。尽管卦象中,坎代表先天的阳气,但实际上这仍然属于后天。许多人对此理解不透,因此一生都难以成道。道的实现需要真阴和真阳的结合,阴虽是真阴,但阳却不是至阳,这样又怎能成功呢? 因此,制作玉液还丹需要经历百日的火候,同时要添加铅和汞。 抽取铅,就是指后天的假铅;添加汞,则是指先天的真汞。 只有掌握了适当的火候,才能将材料炼制成还丹。经过金属的炼制,回归其本性,这种状态被称为还丹。只有获得了真实的本性,才能真称之为还丹。 不能运用元神,展现真实的意义,这样还能算作还丹吗? 要么有凉液流淌,要么就是还丹了。还丹是在先天之境,所谓心静则丹动,若心静则无所动。凉液不过是气升至顶端,聚气形成液体,和天地间自然的云雨变化相似,怎能算作先天呢? 还丹完成后,汞已失去活性,性情不再高昂,能够面对外在事物而心无所动,这样才可以进行炼制重要的丹药。然而,如果还丹不纯,修炼自身的功夫不足,药性便无法清晰,那么所采集的药材就会变得无用,甚至可能会面临无法突破关键障碍的情况。 前功的七次归返能够化生灵药,就是通过命功转化为性功,借助假铅以追求真汞。而后功则是以真汞寻求真铅,从而实现真汞与真铅的相互结合,最终炼成大药,化为圣胎。这正是性命双修之道中的九还金液大丹。 三、急求玄关 修行这件事,实际上和我之前所说的差不多。只是修行的过程中,有太多的岔路,有太多的光明、热情、幻象和气息。人们往往会在这些中迷失,渐渐偏离了正道。 因此,必须打开思路,迫切寻求突破,当自己找到了出路,前方就会变得宽广。 首先要去除体内的燥气,调整身心的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身心的统一。接着要专心追求先天的境界,保持混沌和宁静。当玄关现出时,铅火自然会生出,那时再来问我火候的问题。等到丹药炼成之后,其余的内容就可以自学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