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详细内容

浅论道教符箓与书法、篆刻

20.png


道教在长期传习符箓术的过程中,创造了纷繁的符箓道法。符又称神符、秘符、道符或符咒,在民间巫师中被称为巫符,主要用于召唤鬼神和镇压邪气;而箓又称宝箓、法箓、秘箓、道箓,是道教团体成员身份的证明和进行法事的依据。

道教符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早期对自然神力的崇拜,东汉时已经发展成为一套系统的神符。《后汉书·方术传》载:“河南有麹圣卿,善为丹书符,劾厌杀鬼神而使命之。”又记:费长房向卖药翁(壶公)学道,卖药翁“为作一符,曰:‘以此主地上鬼神。’……遂能医疗众病,鞭笞百鬼,及驱使社公”。“后失其符,为众鬼所杀。”

东汉时期开始使用符水治病,张道陵、张角等人也在此时用符箓为百姓“治病”和“驱鬼”,正一派道士后来广泛传承了这一法术。随着时间的推移,魏晋南北朝以后的道书将符与精气学说结合,认为符由天上的云气自然结成,由上天书写。在隋唐时期,符箓成为道士法师治病救人、助国去灾的主要手段。南宋时期,南宗道教兴起,该派别将内丹修炼与符箓结合,形成了“内炼成丹,外用为法”的基本思路。后来,第三十代正一天师张继先推广了当时盛行的新符箓“神霄雷法”,弥补了正一道传统符箓中缺少“雷法”的不足。


符箓与书法


符箓与古文字关系密切,作为一种具有抽象意义的书法艺术,从其形态以及有关文字解说中,不但可以了解到中国古老的书法艺术,而且可以发现书者是如何通过点、线的组合来表达一定心理冲动的艺术思想萌芽。

“符”起源于古老的“云书”。相传黄帝作云书,故以云为纪。古人认为,流云有飞龙变化之状,狂风有猛虎下山之势,故称云从龙,风从虎。云书即是模拟云彩飘动之状而成。“篆”乃是道教记录天曹官属佐吏之名的一种秘文,其书写方式与“符”大体相似。从艺术心理上看,符箓的书写或制作讲究得意自然。道教要求作符时,必须收视返听,摄念存诚,心若太虚,内外贞白,意到笔运,一气呵成。这就是说,从内心澄清杂念,全神贯注,正是书符作篆的艺术心理准备,而这一点,与我国古代许多书法家挥笔书写的内在心境要求相合。



符箓与篆刻


从制作过程看,符箓又与篆刻有共同的艺术特征。篆刻的章法要求疏密结合,肥瘦均匀,轻重得体,增损自然,屈伸入势,挪让相得,起伏承应,盘错变化,离合有序。这些艺术原则恰恰正好也是制作符箓的要求,如“符印”常以黑白圆点、曲直线相交错,从而体现其水火阴阳之分的特色。反过来,道教符箓又对金石篆刻施加影响,在金石篆刻中留下了道教符箓的印迹。


站内微信:预测咨询-道家五术,六爻-事业官运-姻缘,童子命-补财库-拜斗,化太岁-化童子-符咒,祭祀-亡者-无缘子女

微信图片_20250319153232.jpg

微信图片_20230523202222.jpg

0003.jpg


客服中心
联系方式
400-065-0201
- 助理老师
新浪微博
扫一扫,与我联系
本站已支持IPv6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