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哪里来? 要到哪里去?”人人都在追问,生的眷恋,死的恐惧,时刻萦绕心间。
生与死,是人生的首要问题,也是任何一个宗教都必须解答的问题。
有人说命运看不到、摸不着,只能随波逐流而走,有人说命运早已注定不可更改,把生活的坎坷归结为自己是某某命,对命运俯首称臣。
修道之人一定不陌生我命由我不由天这句话,它蕴含着道门中人强烈的生命自主精神,千百年来修道者通过自身主观努力,不断提高和改善生命质量,成为驾驭自己生命航程的舵手。
修道者切勿迷信前世,应立足于现世,希冀于未来。
一、人身法天象地
人在生下来之后,就拿到了一张死亡的通行证。东晋时代的葛洪真人在著作《抱朴子》中说,人生就象是一只被牵到市场上屠宰的羊,每走一步就会接近死亡一步。
这就是人生,生老病死,有生就有死,这也是一切痛苦的根源。
想要脱离痛苦,打破生死,就要通过修道,升华生命的层次,脱胎换骨,成为得道的人。
得道的人,称为“真人”。真人是没有生死的,他是与道一体的永恒存在。
道教以“生为天地之大德”,以生为乐,故而追求长生久视,以升清虚仙境。
道教乐生、重生,因此千方百计去求生,认为“人之处世,一失不可复得,一死不可复生”。
现世人生又是如此美好,这不免使人深感悲哀。于是道教修行者便尽力谋求长生之法。
既然人“身为神气之窟穴,神气若存,身康力健”,由此认为人若能永存神气,岂不就可长生不死?
道教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为原则和依据,积极向外观察,以人身比天地,以人身为小宇宙,天地为大宇宙,天地能长生,人身也能长生:
“天人生体,上禀乎天,下象乎地。人身法天象地,其血气之盈虚消息,悉与天地造化同途”,“天地运度,以道用言,则人身得天地正中之气,头象天,足象地,极曰:人生一小天地。人生皆怀含天气具乃出,头圆象天;足方,地也;四肢,四时也;五脏,五行也;耳目口鼻,七政三光也。此不可胜纪,独圣人知之耳。既然天地可长且久,且以生为大德”—《太清真经》。
因此,人之可长生久视顺理成章,合乎天道。其长生不灭之理想自然树立,“寿者长生,与天同精”。
二、道教的生死观
与长生之追求相应,道教勾画出长生者之生存样态——神仙世界。得道成仙,飞升清虚三境,成为道教理想之终级。
道教认为人神在宇宙中为同一体系。
在《太平经》里,神人结合,构成如下神人系统,即:无形委气神人-神人-真人-仙人-道人-圣人-贤人-民者-奴婢。
在这个系统中,神与仙被视为是有个性人格职司的人,是人的高级存在形态。此九者等级秩序恒常不变,但每一个体的人都有变迁的可能,即“下学可得上行”。
凡人皆可通过修炼、学习,成为“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热"之"真人、神人”,入住不可言说之大妙神仙天国。
有人以为这一世不好没关系,我不是还有下一世吗?我可以从头再来啊?这就是友教的“轮回”观念。
那么,道教是如何看待轮回呢?
对于某些真修实证的大德,他能够修证圆满,生命能够百分之百的转世,他的神气可以一直保持下去。然而一般的人,没有通过修持,是根本做不到的。
道教说人有三魂七魄。一个有生命的人,他的魂魄是团聚的,这就是生命的实相。当然有时,也会出现魂魄分离的情形,比如婴儿受到惊吓,他的魂魄不是很坚固的,就会哭闹或者抽风,严重的还会造成精神疾患,因为他的魂魄还没有完全磨合。
民间一般说是吓掉魂了,道家有一些经咒方法,可以帮他把魂叫回来,中医这方面的内容来源于道家。
也有的人长大之后,出现魂魄分离的情形,象是精神分裂症;也有的炼一些意念方面的气功,出现一些奇怪的症状,术语说就是“走火入魔”了;也有一些人,魂魄自身不坚固,就会受到一些负能量的进入,自身受到这些负能量的控制,这样的人多半缺乏自信。
正常人,他的魂魄是团聚的,才会拥有生命。人为什么会死,就是三魂七魄聚不住了,因此就散掉了,散掉了之后,这个人的生命就失去了。
道教有一些修炼的方法,就是让人的魂魄不会分离。
《道德经》说:“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黄庭内景经》说:“垂绝念神死复生,摄魂还魄永无倾。”
这样就可以通过修炼的功夫,把生命保持下去,做到长生。
魂魄分散之后,一个人的生命,就往生了,这时的魂魄分离之后,生命已经不是原来的模样了。
这时的生命,民间说是喝了孟婆汤,你将没有原来的记忆了,三魂七魄分散之后,不会再回到从前。
就像一颗草上的露珠,太阳出来就会烟消云散,无法复原了。
那么三魂七魄散失之后,也就各奔东西了,生命如何再度出现?
因为生命是由魂魄组成的,所以新的生命,还是需要魂魄的结合。
一个人的魂魄分散了,会通过天地的生命通道,与其他分散的魂魄重新组合,成为新的魂魄团聚体,即是一个新的生命体,这就是道教的轮回观。
在道教看来人之生死,乃是气的聚合离散。
人在死后三魂七魄都不会存在,它们皆转化为一气,当一气再重组为魂魄,新的生命又会出现,这就是形态的转换。
但不论重新组成的魂魄与过去的魂魄有多大的相似性,在道教看来都是没有意义的,只是徒具其形罢了。为什么没有意义呢?
因为过去是什么根本不重要,换句话说知道了前世什么样又如何,我们能回到前世吗?不能!当下这一世有太多可能,荣华富贵也好,碌碌无为也罢,所有的可能性取决于今日的抉择。
即使过去诸世是神仙又如何,当从前世故事中醒来,还是要继续面对现世的生活工作,在意前世就容易在别人的恭维和诱惑中迷失方向。
如今仍在人世说明还需要要修炼,未来能修成什么样才是最重要的,不要把精力放在虚无缥缈的前世上,而是要踏踏实实过好每个当下。
百分百的生命转世,那是高真大德才能做到的,有些高道甚至是乘愿再来者,或者他的生命可以百分百转世,这是不受约束的。
但是一般人的魂魄,他只能分离,然后遇到机会,与其他分离的魂魄重新组合,成为新的魂魄的一个部分,营养新的魂魄,或者说是生命的一部分。
因此每个人下生之后,都不是单传的,人类的生命是一个延续体,很复杂。
三、顺则凡、逆则仙
《南华真经》说“薪尽火传”(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火是一直存在的,就像生命的存在,但是柴烧完了,生命就会在其他的木柴上面继续延续。一个木柴烧成了灰烬,它会成为其他木柴的营养,因而新的木柴上面,也有原来木柴的成分。
所以道教有“物化”之说,归根结蒂都是“道化”。认为宇宙生物,都是一体的,不光是生命与宇宙是一体的,而且所有的生命,都是一体的,《南华真经》里面说“化蝶”,是说庄子与蝴蝶的互化。
道教还有一本经典,叫做《化书》,里面说不同物种成份可以互化,有生命的与无生命的也可以互化。
人的生命丧失之后,即魂魄分散之后,不一定会变成另外一个人的生命成分,也许转化成为其他动物魂魄的成分,也许转化成为土木金石的魂魄成份,所以有的土木金石也通人性。
《化书》上面说:“是故土木金石,皆有情性精魄。虚无所不至,神无所不通,气无所不同,形无所不类。孰为彼,孰为我?孰为有识,孰为无识?万物,一物也;万神,一神也,斯道之至矣。”
道教说能够勘破于此,就能够掌握其中的玄机,通过真修实证,达到“神可以不化,形可以不生。”也就是破除生死、长生久视的得道境界,也就是张三丰祖师所说的“顺则凡,逆则仙,只在其间颠倒颠。”
人的生命,一定存在其他人的生命成分。这就是生命的奥秘,个人的复杂性也在于此。
人会有各种各样的特点,有些不是后天形成的,而是先天过往生命的某种特性,会这样延续下来。每个人会有其他生命的投影,这也是人本身能够成为一个共同体的宇宙特性。
修道第一步就是学会调整情绪,不要让自身喜恶影响到修行的过程。也不要用“前世欠的”这种思维模式折磨自己,如果一味地用“前世”来麻痹自己而在现世躺平,是对人生的不负责任。
《学道七戒》第一戒,就是切忌把无为当作借口。
无为是一种目的和境界,很多人却将它曲解为过程。
道教的“无为”并非消极避世,而是要人们凡事“顺天之时、随地之性、因人之心”,不做违反自然规律、有损道德规范、违反社会法则、有害众生的事。
老子虽说“无为”,但是还说过“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真正修行而有道、开悟心性的人,有信仰有愿力,踏实做事老实做人,在修行中以“道”行事,积极进取,通晓自然和社会法则,不妄作不妄为。
无为追求的是勤恳耕耘终有所获,它的结果恰恰是“有所作为”。
四、修道的关键
我们说有的人,生下来之后,他有豺狼一样的心肠,有的是人面兽心,因为他的生命,有动物生命转化的成份。
这就是道教的太极图,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不一定是同时的,还存在生命交叉转化的成份,这才是轮回的本质。
所以说来世是靠不住的,因为来世的你已经不是现存自我的完整生命了,当然今世你的生命也不是你自己一个人形成的,除非修证到相当境界的高真大德,他们是完全生命的百分百转化。
一般人和其他人相处,应当珍惜今生啊,来世你们就不再如此相识,珍惜今生缘,热爱生命,这是道教的观念。
许多人对道教有浓厚的兴趣,然而了解却十分有限,也不深入。一些心怀向往立志“修真”的年轻人,不是沉浸在玄幻世界中,就是停留在符咒的把玩里。
“人身难得,中土难生,正法难遇。”今生能够修道近道,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也需要有很深的缘分才能有机会得闻正法。
当有机会近道、修道时,更应珍惜努力精进。有的人“虽遇经诀,怀不信心”,虽然他们得闻正法,有了道术传承但却不肯修炼,或虽然想修炼,但却魔难重重,有各种事情来阻扰。
《北斗经》说:“如是真君名号,不可得闻。凡有见闻,能持念者,皆道心深重,宿有善缘。”善缘也要在决心的辅助下,通过勤行修炼方能得道逍遥、证圣成真。
对于在世俗间的修道人来说,不但要接受来自外在环境的磨炼,更要接受萌发于内心深处魔障的考验,所以更需要把握自己,把握当下,才能实现性命由己、操之在我。
前世的事情太遥远,今生今世能否得道成真,取决于自己的修为高低和功德大小,真正的修行需要活在当下,唯有当下才是最真实的。
我们不说四大皆空,我们说四大有情。
因此来世是靠不住的,最靠谱的是什么?是今世,我们需要把握好,把握好什么?
今生今世,我们需要把握自己的生命。生命只有今生自主,这是属于你自己的生命。
每个人都只有这一百年,或者说不到一百年,很多人到不了一百年,这是现实。
生命需要把握,才是在你自己手里。
所谓修道,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把握好我们生命当中的每一分每一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