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好多好多的委羽山之谜,谜总是很美丽。未来不是未知数,还会产生好多好多的故事。 一 说到“洞天”,有的人以为是极具规模的洞窟。其实道教所定的洞天是指神仙居所,是上天遣群仙来协助度世人超登仙界,洞窟的规模并不看重。委羽山大有宫的三清殿后边是有一个神秘的古洞,洞口高不足2米,宽一米多,素有此洞通东海之说。 古时有人为了探查委羽山洞,挑两箩筐蜡烛入洞,两筐蜡烛点燃完了,还不见洞底,只听到有橹声与语声而返。不久,有人在海门关外海面上发现这人的扁担。方志及好多笔记小品都说到这事,尽管文字有异,内容大体相同,似传说非传说,给这处名扬海内外的道教宫观更添一份神秘色彩。晚清时,古洞上方的山土崩坍,洞的深处通道被堵塞,据说民国初期委羽山洞尚深达百米,现在洞深不足20米了,给人们留下一个千古难解之谜。 大凡名山胜地,往往会伴随许多神秘奇趣的事,这些亮点更逗起人们探奇的欲望,四川峨眉山的佛光,湖北当阳关羽墓封土上的无头树,山东蓬莱避风阁在大风时也能点烛,甘肃敦煌月牙泉地处四面流沙却泉水不涸等等。委羽山这处洞天福地也有好多难解之谜,除了神秘的古洞外,还有吃琪果能使人长生的“琪树”绝种之谜,漫天欢舞的白鹤绝迹之谜,下雨天丹井的井水会泛绿之谜,有些谜已能揭出谜底,大多还有待人们去探索思考。这里单说“方石”之谜。 委羽山采方石的历史很悠久。方石大者如骰子,小的如砂粒,尽管砸碎,总是方方正正的,志书说此石煮之可以治病。古代高道们采方石炼丹。历代好多文士墨客道士高人到委羽山,都要上山拾几粒方石带回去,志以纪念,也留下许许多多的诗文。 唐代杜光庭诗:“欲问空明奇胜处,地藏方石恰如金。”南宋理学家朱熹诗:“山藏方石烂,门掩薜萝深。”南宋王十朋诗:“岩前方石有多好,灶里丹砂且是灵。”此外,元代潘士骥、应梦虎,明代章子来、柯夏卿,清代袁枚、赵之谦等等都留有方石相关的诗文。 可是委羽山采方石这道亮丽的风景线,现今却消失了,山上很难找到方石,给后人留下了一个谜。 我认为,方石是矿石自然铜的一种,这种矿物结构很有规则,尽管一而再再而三砸碎它,总是方形的,李时珍《本草纲目》有它的记载,自然铜可以入药,能治好多病。如果此论成立,委羽山的深层还会有很多的方石,只不过表层的经近两千年来众人采集,很难找到而已。至于委羽山是否真的有自然铜矿,我缺乏深入探查,尚不敢下断语。 二 黄岩道教文化对黄岩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有极大的影响。近代黄岩道教界尚有不少人与事是了不起的。据资料介绍,蔡理鉴(1880—1940),字文斋,号龟道人,他悟性极强,根器不凡,才华出众。应镇海渊德观学礼考试,名列前茅,放戒后称大师。民国十九年(1930),应邀到委羽山大有宫,蔡理鉴是龙门律宗二十二代传人,他在大有宫10多年,其中3年为监院,呕心沥血为重修大有宫不辞劳苦,日日夜夜四处募化,终于重修了大殿,雕塑了神像,重建来鹤亭、薜萝亭、大有亭、瑞井、西厢房、方丈室,新建了登真阁、迎仙桥、山门等。他擅长书画,大有宫一时书画闻名。现存的“薜萝深处”碑刻是蔡理鉴所书。民国二十二年(1933),任委羽山大有宫方丈的蔡理鉴邀请蒋宗瀚律师在大有宫开坛传戒,为全国12个省市87名道徒受戒。黄岩城内八仙宫坤道汪理荷为第一名“天仙”。蒋宗瀚、蔡理鉴邀清光绪举人王松渠编修《续纂龙门宗谱》,记载元代以后,从道教第一代龙门律宗到民国二十五代,入谱的共有宗师、律师、嗣师,炼师达3230人。从清末到民国,出自黄岩委羽山大有宫的龙门律宗道宗,分布台州有116所,分布温州有148所,占两地的宫观总数999%,入谱的道人占两地97%以上。委羽山大有宫成祖庭之地。 三 20世纪50年代后,道教一度受到压抑,黄岩30多所道教宫观及神庙大都被毁,神像也基本上被砸。历史却没有在这里拐弯与逆转,只是停了小小一会儿脚步,黄岩道教界还是出了几位颇有影响的高道。 蒋宗瀚(1900-1979)字宣富,道号得舒,长潭讴韶人,幼年家贫,8岁丧父,9岁入道,12岁用斗米换《本草纲目》学习医理,17岁入大有宫,并开始行医。民国十八年(1929),在湖北武汉考戒得第1名天仙状元。民国二十二年,蒋宗瀚以律师身份设坛演戒,全国9省87名道徒赴委羽山受戒,聆听律法。民国二十四年蒋宗瀚任大有宫方丈,是龙门律宗二十三代传人。 蒋宗瀚朝夕攻读古籍医书,擅长针炙,常以5贴中药治愈疑难病,免收贫苦病人的诊费。 1962年,蒋宗瀚出任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兼北京白云观方丈。用精湛的针炙医术,为中央领导人治病。1966年3月回乡。著有医传12卷,1979年12月卒,终年80岁。 伍止渊,(896-1966)法名诚鼎,道号陵源子,城关管驿巷人,他少年时身体虚弱,练习气功。他十分好学,知识渊博,诗赋都很有功底。据资料介绍,伍止渊20岁在宁波佑圣观出家,拜全真龙门二十三代传人佑圣观院主梅宗林为师,成为全真龙门二十四代传人。民国十四年(1925),伍止渊于湖北武昌长春观考戒,被授于“妙道大师”。1929年回到黄岩。 伍止渊大师于九峰山麓修桃花潭,在潭的南侧筑“小玄都观”。并于桃花潭畔建“镜心亭”,亭柱镌刻当地8位名儒所赠的对联。 伍大师静参仙学,继承并创新全真南北两宗的内丹炼养法,以神为性,以气为命,性命双修。服气行气导引胎息,高深静定中内气运行达相当的高度。气臻内呼吸能入定七日七夜,声名大振。 伍大师曾在方山下童桥里创办“追源学社”,讲授养生气功,门下道徒及学员近达100人。民国二十二年(1933),名满东南的道士考戒活动在黄岩委羽山大有宫举行,伍止渊任监戒大师,为八大师之一。1961年,中国道教协会选派伍止渊大师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 伍止渊大师故于1966年8月,黄岩九峰公园“小玄都观”旧址前立有一碑,上刻:“伍止渊大师修道处”,传世有《静坐却病生理学》一书。 四 穿越时空的隧道,时代迈入了21世纪。黄岩道教又翻开了新的一页,民间通俗形式的道教活动也很活跃。在大有宫之外,各地好多宫观都得以整修,如嵩岩山莲尖坪的坤道院,店头的三元宫,北洋的广福宫,土屿的护国宫,西城岭下殿的金山道院,方山腾云宫,城关东极宫与东岳庙。还有灵康庙、太尉殿、潘大夫庙等等。 黄岩的宫、观、庙、殿好多还是历史上受朝廷敕封的。 南朝宋永初三年(422)朝廷敕建岱石庙,敕封“岱石尊王”。 南朝梁天监二年(503),朝廷敕封五圣“永宁昭惠卫国保民五圣显应灵官”,建圣堂庙(宁溪)。 宋绍圣元年(1094)朝廷敕建黄岩昭应庙(江口白龙岙),奉“昭应侯”。 南宋宝庆二年(1226),朝廷赐额忠应庙(太尉殿),褒扬柔极乡(宁溪屿头)少年黄希旦勇救皇宫大火而死的事迹,后来敕封黄希旦为“显顺王”。 黄岩道教千山秀色,百花纷呈。在全真道之外,好多宫观崇奉正一道。 一座座庙、殿、宫、观都是一份宝贵的历史,都有过动人的故事,黄岩的道教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底蕴非凡深厚,宣扬了正义,止恶扬善,教化民众,促进了社会的安定,也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国外有位名人评价:“中国的道教是世界上最奇妙的宗教之一。”道贯古今,有价值的历史都会通向当代通向将来,未来总是更微妙更灿烂的。 本文参考资料:《中国道教史》、《黄岩道教志》及多种明清“笔记小品”。 (刊登《今日黄岩》2006年8月25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