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静功之道家修炼,在于修炼身体内部的精、炁、神,外部的姿式动作,并不重要,只求头脊正直、舒适自然,即是最大原则。 立、坐(或平坐或盘坐)、卧(侧卧为宜)均可,要求: 1. 双目垂帘 垂帘即微闭之义,眼睛睁开容易滋生杂念,闭拢又容易昏沉入睡,皆不利于入静,此时的口诀,就是“睁三闭七”。 具体做法从前皆是口传,在此公开就是双目自然下垂、以看到眼前之物而又不能辨清为度。 2. 两耳返听 返听即返听于内,摒除外界一切干扰,如人万籁俱寂之境,凝耳内听,内听之义,非在于听声,乃是凝其耳韵,神意内注,以便收心人静。 3. 口须塞兑 兑为口,塞兑即闭口之义,要求抿口合齿,忘言默守。 4. 自然呼吸 随着静功层次的不断深入,鼻息应当逐渐做到深、长、匀、细、微。达到以上要求之后,即可逐步锻炼“听息”的功夫,所谓“听息”,就是听自己的呼吸之气,初步用功,只用耳听,不加意念。 但是并非要求死守耳窍,也不是听呼吸的声音,只须随着一呼一吸的路线,似听非听的慢慢体会,这就算是得法,至于呼吸的快慢、粗细、深浅、长短等,不可用意念去强行支配。 听到后来,心息逐渐相恋相依,杂念不知不觉泯灭,连呼吸也似乎不存在了,逐渐也就到了入静的境界。 道家静功,有三大层次,皆须逐步印证: 1. 身静 身体不动,谓之身静,静功之时,不要穿过紧的衣服,更不要存在紧张的情绪,身心放松,自然利于入静。做得恰到好处之时,炼功时间虽然长久,自己心中并不烦躁,身上也没有难以忍受的感觉。 只要能够坐得住,做得轻松,甚至感觉舒适,不愿再动,这样就是身体已经得到安静,谓之身静。身静,为静功之初层。 2. 心静 念头不动,谓之心静,做到身静之后,心中的念头尚未完全清除,这时,要用上述听息的方法,做到以心听气,心气合一。 此时心无杂念,万缘放下,已往事情不回忆,眼前事情不记挂,未来事情不打算,大脑神经完全进入虚无状态,这样就是内心世界得到安静了。 心中不起念,即是心静。心静,为静功之中层。 3. 意静 不知有我,谓之意静,心中无念之后,还有一个“我”存在,尚未彻底干净。更进一步,由心气合一,做到忘记自我,进入混混沌沌的境界。空而不空,有而不有,故曰混沌。一直做到忘我一层,才是真正的入静,做到意静,即为静功之高层。 丹功家讲静功,做到身体不动就是成功,很难深入内在的念头把握,仅能维持身静,而且强调意念,更加难以做到心静,这样的做法不过达到初层而已,一般人讲静功,最多讲到念头不动,即心静的境界,只能到达中层。 只有道家真正的静功之学,由身静之后,进一步培养心静,又以为心静并不彻底,还要深入修习意静,方为静功之真境界,于此可见中华道家功法之高妙。 道家所谓玄之又玄,除将静功分为初层、中层、高层三阶修习之外,往上并无止境,尚有最高一层,可以顿悟直超;即身得道,但这属于“道功”一方面事,且非一般人所能悟及,兹略不述。 上述身静、心静、意静之三大层次,看似平常,并不平常。有人误认为做静功偏于性功,对于命功没有关系,其实不然。 道家静功之奥妙,直指修炼真机。丹书云:“身不动曰炼精,心不动曰炼炁,意不动曰炼神。” 可见静功的三大层次,已将炼精、炼炁、炼神之功,贯串在内,成为一部修炼大法,炼精就是补精,炼炁就是补炁,炼神就是补神,于是通过静功筑基,可以补足精炁神三宝之亏损,直至“精满不思欲,炁满不思食,神满不思睡”的境地,这也正是丹道入手筑基的真正目的之所在,静功的内在法诀听息静功的目的,在于入静。 入静的含义,就是指身心安静下来,为了达到入静的要求,首先必须去除一切杂念,这是静功筑基法最为关键的一大原则,但是人们的思想习惯,大脑总是在不停地考虑问题,即使睡觉也会做梦,要它一旦停止不动,很难做到。 为了达到入静的目的,古代道家修士创立了许多法门,如听息、坐忘、守一、数息等等。比较起来,以道家庄子所讲“心斋”之中,谈到的“听息”法为最好。所谓“听息”,就是听自己的呼吸之气。 前面我们说了,静功要求自然呼吸,听息的方法,就是两耳内听,即摒除外界一切干扰,如入万籁俱寂之境,去听自己的呼吸之气,初步入手只用耳听,不加任何意念。 转载于互联网,仅供参考!
转让内丹实修参考书 1.《内修初步知要》 2.《“乐育堂语录”修炼指要》 3.《黄元吉内丹解奥》 4.《乐育堂丹法要诀勾玄》 以上为乐育堂丹法参考书 4.《小周天修炼秘法》 5.《内丹解惑答疑录》 丹道初修入门之参考书 6.《内修要诀直指》 7.《大成捷要解秘》 8.《参同起龠》简注 9.《玄门诸真秘修要诀》/傅青主手抄秘本 10.《道家丹道周天教程》 11.《虚空阴阳丹法真诀》 12.《丹道指南》 13.《大成捷径》 另有丹法秘本四册: 《金丹捷径》 《秘传天仙心法》 《太上秘传金丹妙诀》 《性命全旨》 《金丹捷径》是乐育堂丹法的修炼秘本,详述丹法各层次修持。是书对修道之法程、口诀之节次、炉鼎之安立、火候之变化,以及筑基得药、炼己还丹等过程,无不深入浅出、吐露无遗,诚实修之佳本。 有偿分享,有兴趣者私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