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易学文化 >>周易命理 >> 道家丹道修持,始于收拾身心,归于凝神,若能领会,可得凝神与气和!
详细内容

道家丹道修持,始于收拾身心,归于凝神,若能领会,可得凝神与气和!

20.png


640 (2).png

  1


  许多人提到或询问关于丹法的入门问题,即修炼丹道该如何启动,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入手呢?


  道家修行遵循“太上以清静立教”的原则,以清静为核心。


  在丹道修炼的正轨上,有一些固定的规程,例如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和炼虚合道。这些过程各自对应着特定的药物、境界、火候和时机。


  这段文字强调了真实的师传重要性,不应随意猜测或盲目追随师父。在修炼丹法的各个阶段,必须建立在内心清净的基础上,主要以坐功为主,行住坐卧的状态中,坐则是根本,效果最佳。


  有人认为修行不拘泥于姿势,顺其自然最好。我认为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但为何众多祖师都以坐姿为主呢?我并不想争论,但还是认为坐姿是基础。如果坐不稳,那就谈不上修炼丹道了。至于如何分辨,读者可以自行判断。


  因此,丹法的入门关键在于整理身心,达到专注的状态。简单来说,就是全身心投入到一项长期的实践中。然而,许多人一坐下没多久就会思绪纷乱,难以静心,这样又怎么能谈得上修炼丹道呢?如果内心的杂念无法克服,又如何谈论更深层次的修行呢?要如何做到让心中不再生出杂念,能够真正静坐呢?


  可行的方式可能不止一种。我常常建议人们多诵经,比如念道家的早晚课,持续几年的练习,自然会心灵清爽,这样就能见到成效。


  不喜欢读书的人,可以去修炼一些功法,练习内家拳。比方说,八卦掌走圈可以走几个小时,这也是一种身心锻炼。再比如,练习太极拳,一个动作能够保持一个小时,这也是一种入静的方式。关键在于能否坚持下去,是否具备毅力。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养生方法,比起一些精神导引和搬运方式来说,更加可靠。


  2


  那么,凝神的方法究竟是什么呢?实际上,并没有固定的方法。当我们提到方法时,只是从表面上来说。修行实际上没有什么不是。上面提到的诵经和内家功法都只是修行的手段。那么,具体在这些方法中,如何去体悟凝神的状态呢?又该如何感受到神清气爽呢?


  我在这里引用李西月祖师的《道窍谈》和清代的《金丹心法》中的两段文字,以供大家参考和体会。如果能够理解,便能够获得凝神与气的和谐。


  夜晚空气清新,心情沉静安宁。如果随波逐流,就不会陷入无意义的空虚;如果心中静止,也不会表现得过于执着。此时此刻,不忘却也不强求,仿佛既忘又存在。内心宁静而明亮,事物自然呈现。水自然清澈,火焰自然燃烧,灵魂自然交融,气息自然汇聚,风自有其路径,车子自会行驶,抽动自有节奏,前进自然顺畅,增添自是自在,后退也自成规律。正因为掌握了这一切的微妙,才能随心所欲,昏沉便自然消散,凌乱自会归于宁静。你能够享受这种状态吗?


  避开灯光而打瞌睡,我无法看到,这是你们自我控制的结果。摇晃几下,表现出清醒的样子,我不敢对你们说话,这在于你们对自己的信心。闭上眼睛多加思索,我无法知晓,这是你们自己排除的原因。清静的夜晚却感到昏沉,说明你们对这项功课不够用心;清静的夜晚却显得纷乱,说明你们没有专注于这项功课。不用心、不专注,是对祖师厚望的辜负。我所传之道至深至玄,这样的毛病,希望大家能够改正。---《道窍谈》


  望着星空静坐,的确是在专注思考。然而,如果静坐过久,反而会让精神昏沉。要保持清晰而专注的意识,在静坐时应当做到静中有动,虚空中有形色。不要被外界的气息所压迫,保持全身的光华独立显现。耳朵虽然不主动倾听,但偶尔能听到风声和鹤鸣;眼睛虽然不主动观看,但也会在间隙中看到月亮和花的美丽。智慧和思虑尚未完全放下,刻意的印象依然想要保留。聪慧难道会永远隐藏?时光的思维在经历中不断积累、修补过去。


  非生非死,时而开启,时而关闭。鱼虽然不跳,却有其灵动之处;鹰虽不飞,却本性如飞。此称为凝神,这正是获得凝神之法。然而,必须由静转动,由虚入实。若仅仅是坐着不动便急于谈论灵感,往往会遭到无知者的嘲讽。


  古人曾说:生机勃勃的状态,常常是清醒的。这里的两句话表达了专注本质的意思,心中有思考的人可以细心理解。-----《金丹心法》


站内微信:预测咨询-道家五术,六爻-事业官运-姻缘,童子命-补财库-拜斗,化太岁-化童子-符咒,祭祀-亡者-无缘子女

微信图片_20250319153232.jpg

微信图片_20230523202222.jpg

0003.jpg


客服中心
联系方式
400-065-0201
- 助理老师
新浪微博
扫一扫,与我联系
本站已支持IPv6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