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道家文化 >>道家道场 >> 道教法术,国家为何要公开肯定?中国祭祀文化:敬天地,崇祖先!
详细内容

道教法术,国家为何要公开肯定?中国祭祀文化:敬天地,崇祖先!

20.png


其实国家十年前就已经公开对中华道教法术作了明确肯定,很多人至今浑然不知,对道教法术的认知依然停留在严重谬误状态。

   

                       

提起道教法术,相信绝大多数人都认为是封建迷信,不存在,邪的,骗人的。究其原因,个人认为:

历朝历代统治者都喜欢佛教,不喜欢道教。

道家祖训:尊道贵德,济世渡人;乱世下山,盛世归隐。

和平盛世,道家归隐(盛世天下佛门昌,道家深山独自藏)。

道家弟子不求浮华,不求供养,低调内敛,厉行节俭,自食其力。现实社会中低调节俭的更像个傻子。

五、99.9%的人分不清法术的分类与区别。

综合以上原因,再加上影视作品对道教法术的妖魔渲染和一些国外间谍对道家文化的大肆诋毁,导致人们对道家文化和道家法术都走进了误区。

国家的态度2011年公开出版发行的中国宗教蓝皮书《中国宗教报告》(2011)的道教部分,对传承数千年的中华道教法术有明确阐述,原文如下——“作为中国本土唯一的宗教,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道教法术不是巫术、迷信。”(参见中国宗教蓝皮书《中国宗教报告(2011)》,P54~73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7月出版)该蓝皮书由全国各地新华书店公开发行。

很多人看了依然难以置信,国家公开肯定道教法术,搞错了吧?这怎么可能?国家为什么要公开肯定道教法术?

这些年来,很多别有用心的人等以诋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的文化流氓屡次组织发起的攻击诋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事件,不顾事实、颠倒黑白,大肆诋毁道教的文化价值,而且不少普通人不明就里,都跟着乱起哄。

在《1999:不战而胜》一书中对几亿中国年轻人的“殷切期待”吧!--“当有一天,中国的年轻人已经不再相信他们老祖宗的教导和他们的传统文化,我们就不战而胜了!”

面对乱象,这就是国家的态度!虽然很隐晦,但国家不惜以权威的官方蓝皮书的形式公开表明立场,可见国家对道家文化的重视程度,这是新中国建国以来第一次。

历史上的道家名人:老子、庄子、鬼谷子、范蠡、张良、华佗、东方朔、王羲之、祖冲之、张三丰、袁天罡……

道家尊师重道,主张依道而行,注重无为而治。道家人出山不为名利,了却心愿后都会功成身退,归隐起来,所以很难发现他们的踪迹。

道家文化虽然得到历代帝王的尊重,但同时又不会被推广,可见道家文化对统治者的重要性。如今,国家能不惜以权威的官方蓝皮书的形式公开表明立场,虽然很隐晦,但这是非常正确的!

声明下:这里宣传道家文化是因为很多人对道家文化都走进了误区,同时也是为了保护道脉传承人数的安全值。

道教法术虽然得到国家官方肯定,但个人仍然不建议私自学习。因为你根本分不清哪些是正法,哪些是邪术。送给大家一句话,人间正道是沧桑。

道教法术比较神秘,是中华道教辅助修道的重要内容,历来秘传,突出强调品行和德操,修身重德、造福于人是其基本原则,对修法者和其使用法术有着具体和严格的德行要求,门规极严。修法弟子、学员若是违反德行要求,轻者责罚,重者收回功法,废除功力,开除师门,甚至更重的惩处。

对于道家文化,还有很多更加神秘的,但请大家记住学习道家法术随缘莫强求,否则很容易被江湖邪术蒙骗,最终害人害己。

中华道家文化博大精深,和平时代我们可以一辈子都不接触道家思想和道教,但不能揣着对老祖宗传承数千年的传统文化的严重误解过一辈子! 



中国祭祀文化:敬天地,崇祖先

中国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认为“礼有五经,莫重于祭”祭祀是敬天地不忘先祖的重要表现,祭祀,是一种信仰活动,源于天地和谐共生的信仰理念。

据现代人类学、考古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人类最原始的两种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天地信仰和祖先信仰产生于人类初期对自然界以及祖先的崇拜,由此产生了各种崇拜祭祀活动。

祭祀起源于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先贤的追思,从上古时代以来,在长期的文明发展过程中,祭祀活动逐步形成了一套敬天祀祖的仪式化形式,成为一种风俗习惯,相沿传承下来。祭祀,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献《周礼•天官•大府》记载:“邦都之赋,以待祭祀”,《左传•文公二年》中也提出:“祀,国之大事也。”也就是说,国家所征的税赋,就是用于祭祀的,因为这是一个国家的大事。祭祀是敬天地,不忘先祖的重要表现。


祭祀对人类来说,是相信神的存在,是对神的信仰和真诚的崇拜。也正因为人类有了这些善念和善行,神才降慈悲与我们,我们才有安定的休养生息的环境。否则,人类就会走向反面,种种让人不寒而栗的灾难便会接踵而至。

民间祭祀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在传统农业社会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后,尤其是新世纪以来,传统文化回归的呼声渐起,传统祭祀蕴含着深刻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理念,以及爱国爱乡、倡导忠孝、追慕先德、发扬祖业、共勉向善、团结族群、消除内耗、增进亲情等多种优良功能和作用及道德因素,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和思考,各地民间祭祀活动名目繁多、屡有举办,对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产生着特殊作用和积极意义。


祭祀作为中华文化的传统文化,其存在一定会有特殊的意义。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祭祀可以说是最为重要的民间活动之一了。古代社会无论是君主还是百姓,每逢重大节日或自己心有所求的时候,一定会到祠堂或道观祈求神祗保佑,祭祀文化内涵丰富,保留着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是炎黄子孙情感认同、沟通的时间点,具有维系家庭、宗族乃至整个民族的强大精神凝聚力,同时也是我国人民共享和谐社会的历史见证。

人为什么要祭祀?

祭祀是人为了达到自己内心的愿望所衍生出来的一种行为,任何的事情都有一个积累的过程。在生活中的运势不顺表现在很多方面,诸如,竞争失利、小人暗害、官非意外、失财盗骗、姻缘不美、家庭不和、健康不良、精神不佳、子女缘薄等等,星星点点的不顺如果不去理会,就会叠加在一起、逐渐壮大,正如蚁穴由不起眼到最后堤坝的溃败,结局已不可逆转。只有平注意日常的积福、祈福,化解不吉,及时关注调整周边的风水,规避可能出现的风险,才能化险为夷,将自己的运势挥洒出来。


中国几大祭祀节日

清明节:四月初五,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扫墓祭祀先人的节日。

端午节:五月初五,是中国年历的一个节日-端午节。为驱虫。

七月半:中国道教称中元节,民俗中称七月半。佛教称之为盂兰盆会,但其是来华以后才有定为这天。

十月初一:称之为寒衣节。据说起自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的故事。

十二月二十三:俗称小年,是送灶神、祭祀迎春之日。

同时,每月初一、十五、朔望祭供;初三,廿七,拜斗,


站内微信:预测咨询-道家五术,六爻-事业官运-姻缘,童子命-补财库-拜斗,化太岁-化童子-符咒,祭祀-亡者-无缘子女

微信图片_20250319153232.jpg

微信图片_20230523202222.jpg

0003.jpg


客服中心
联系方式
400-065-0201
- 助理老师
新浪微博
扫一扫,与我联系
本站已支持IPv6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