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全国

    新闻动态

    详细内容

    魏晋如何风流(系列)

    20.png

    之三十三——刘惔

    【风流状】小子总是郁郁寡欢,静守独处,默然不语。家境造成的吗?父亲为官不显,母亲带着他寄人篱下,靠编草鞋换钱过活。——看来魏晋时节,编织草鞋竹席兜售,是个门槛极低的营生,皇叔刘备微时,《三国志》讲,也是“与母贩履织席为业”。孩子的内向,取决于母亲。娘的低调隐忍,深深地传达给了儿子刘惔,影响着他的言行举止乃至性情。

    然而这是一个心底绝不愿久居人下的儿子,是个不甘寂寞的后生。他在暗暗苦读圣贤之书,默默蓄积着一鸣惊人的能量。你看他虽然住在茅屋陋巷,悄无声息,神情却常“晏如也”,始终是从容自信的。

    耕耘就有收获,他逐渐受到人们的刮目。基础逐渐打牢,凭借渊博的学识,他一张口,台下便是一片掌声。成功者的笑容从此无法掩饰,恭维随之而至。有人开始将他比作名人袁羊。兴奋回到家中,把这一荣光说给母亲。换来的却是母亲严厉的叱责:“张狂什么?你怎能与人家相比?!”又有人将他与大腕范汪并提,忍不住又是一番兴高采烈,母亲仍是一副严肃冷脸打压着他的勃然锐气。

    范汪何许人也?曾也少孤家贫,父亲早逝,六岁随母过江,仰仗舅家帮衬。十三岁母亲又撒手人寰,亲戚邻里眼中,可怜兮兮的一个孤儿。外婆没钱供其读书,小小子不甘荒疏,动手在院子搭一草棚,节衣缩食,点上火把,连夜抄书;抄完一章,即如饥似渴诵读,不解其义不罢休。全副武装后顺利跻身文坛,高谈阔论,名声鹊起。

    身世与范大先生太相似了,刘惔于此自信爆棚。风流才子,盛誉接踵,期间迎娶了皇家公主为妻,洞房花烛、金榜题名,人生三喜已得其二,功名利禄均已到手。志短皆因人穷,这一路的谦逊内敛,盖源于不想惹母亲忧虑,孝心作祟而已;不要张扬,不要忘乎所以,实属遵母砥砺之慈意,并非儿子真实性情。

    一朝功成名就,外放的天性暴露无遗,整个人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热衷侃侃而谈,享受众星捧月,成了刘惔在人群中的常规范式,成了他基本的人设,浑身散发着压不住的傲娇!

    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小舅子郗愔,家中有个来自北方的仆童,聪明灵慧,识文健谈,羲之爱之,常在刘惔面前夸奖。刘惔淡然问道:“比你家小舅子怎么样?”羲之笑回:“一个下人,怎么好跟主人比较?!”刘惔顿时不屑:“假如连你小舅子的才学谈吐都不如,那顶多还是个普通奴才!”

    声震朝野的桓温桓大将军,偶会刘惔,顺口问他会稽王司马昱的清谈怎么样了?刘惔答有一定进步。桓温说那就好。刘惔接着道:“进步是进步了,不过究竟还是二流水平。”桓闻言愣怔,追问他那谁才该坐清谈第一把交椅呢?刘惔脱口而出:“当然是在下我了!”

    长史王濛与刘惔久别见面,恭维道:“多日未见,阁下的口才越发令人赞叹。”刘惔毫不谦虚,凡尔赛道:“没法子啊,这就像天一样,生来就悬挂高空!”王央其细解,刘撸袖扬脖道:“没听过庄子所言吗?‘至人之于德也,不修而无不能离焉。若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夫何修焉?!’”天高地厚,日月明朗,自然而然,何须我修练!

    时任清谈界名嘴之一的殷浩,众士雅聚,其口若悬河,语如连珠,唾沫星子飞溅,刘惔一旁听着默不作声。殷浩因事提前离开,刘惔以轻蔑口气当众讥讽:“一个乡巴佬,愣是搁这儿鹦鹉学舌!”

    【晃漫议】自古寒门出贵子,这是一个由人性决定了的自然而然的现象,没有什么深不可测的奥义值得探究。穷困决定了自身在社会环境中的处境和地位,进而决定着话语权。

    人之生而不平等是客观存在的、与生俱来的。降临人世,你处在低处,蜷居山脚,从而向往高处、渴望登顶,以期瞭望更远大、更广阔、更奇异美丽的风景,情所使然。从心理层面上讲,杜甫孜孜以求的“一览众山小”,明示了其近乎动物性的本能。

    莫问最终的企图,人的坚韧不拔的拼搏奋斗,应当无条件给予鼓励和肯定,“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夫子一语道破真谛。出人头地,做人上人,无疑具备最原始、最直接、最有效的自我鞭策价值。筚路蓝缕、跋山涉水之初,不必非得胸怀世界、造福全球,先从改变自己的温饱与困厄开始,踏实行进。

    当心血汗水、环境机遇等等,如期促成自己攀上欲望的高峰,享受这一荣光,理性而恰当地消费甚至挥霍所赢得的名望头衔,无可厚非。与自我保护、自我约束相比,自我欣赏、自我表现,仍不失为一种美德。即使偶显张扬,也是成功的应有之义,殊不必过分解读、无端诋毁。

    国人的传统,一向教导孩子,身处何时何地,都当虚心低调,万勿骄傲自负。“盛满易为灾,谦冲恒受福”,即使星光耀眼,也以珍视清誉为要。这种保守观念下,视狂放外露为轻薄浮夸,个性不见了,血气方刚扮老成持重,谨言慎行,藏能守拙,大智若愚,这是我们数千年来自以为荣所标榜的东方智慧。

    细究之,自负者更显自信,自信者更具气场,更具气场者才能获取更多的掌声。坦荡狂傲如刘惔,事实上更真诚,更率真,更不易被人猜忌而乐于与之往来。最重要的,人一味内敛谦逊,很可能达非所愿,失去本该拥有的好多东西——历史的功劳簿,从来不以你的自贱而论价;往往狂妄自大勇于表现,带来的多是人脉不断延展,市场不断扩大,声名不断提高,从而自觉还原到人之初求名立功的始发地,圆满完成生命曲线的勾勒描画。

    谦虚与骄傲,孰优孰劣,见仁见智,因人而异,相机行事便是。

    【案稽处】《晋书.卷七十五.列传第四十五》:惔少清远,有标奇,与母任氏寓居京口。家贫,织芒履以为业。虽荜门陋巷,晏如也。后稍知名,论者比之袁羊。惔喜,还告其母。其母,聪明妇人也,谓之曰:“此非汝比,勿受之!”又有方之范汪者,惔复喜,母又不听。及惔年德转升,论者遂比之荀粲。尚明帝女庐陵公主。以惔雅善言理,简文帝初作相,与王濛并为谈客,俱蒙上宾礼。时孙盛作《易象妙于见形论》,帝使殷浩难之,不能屈。帝曰:“使真长(刘惔字真长)来,故应有以制之。”乃命迎惔。盛素敬服惔,及至,便与抗答,辞甚简至,盛理遂屈。一坐抚掌大笑,咸称美之。

    性简贵,与王羲之雅相友善。郗愔有伧奴善知文章,羲之爱之,每称于惔。惔曰:“何如方回(郗愔字方回)邪?”羲之曰:“小人耳,何比郗公?”惔曰:“若不如方回,故常奴耳!”

    《世说新语.言语第二》:王长史与刘真长别后相见,王谓刘曰:“卿更长进。”答曰:“此若天之自高耳!”

    《世说新语.文学第四》:殷中军尝至刘尹所清言良久,殷理不屈,游辞不已。刘亦不复答,殷去后,乃云:“田舍儿,强学人作尔馨语!”

    《世说新语.品藻第九》:桓大将军下都,问真长曰:“闻会稽王语奇进,尔邪?”刘曰:“极进,然故第二流中人耳。”桓曰:“第一流复是谁?”刘曰:“正是我辈耳!”


    微信图片_20230523202222.jpg

    0003.jpg


    客服中心
    联系方式
    400-065-0201
    - 助理老师
    新浪微博
    扫一扫,与我联系
    本站已支持IPv6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