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全国

    新闻动态

    详细内容

    魏晋如何风流(系列)之三十一——左思

    20.png

    之三十一——左思

    【风流状】将门之后、人称“太康之英”的陆机,正打算创作《三都赋》,忽听说左思也在构思同名文章,不禁抚掌大笑,一时没了兴致。提笔作书其弟陆云,放言道:“这边有个乡巴佬,要写《三都赋》,真是不知天高地厚,拎不清自己几斤几两!等着吧,等他文章写成,我当拿来给我的酒瓮做茅草盖子!”

    难怪陆机小看左思,寂寂无名不说,长相就招人轻蔑。天生一副丑陋模样,形象猥琐,又笨嘴拙舌,邋里邋遢。当时的才子名士,躲之唯恐不及。有人拿美男潘岳开涮左思,潘岳行走在洛阳街头,靓妹艳妇争相上前围观,送花鲜果以表殷勤。左思也想美人青睐,他如法炮制,效仿潘岳徘徊于街,结果遭到女子们群起一通唾沫喷溅,羞得他狼狈逃窜。

    左思长相难看,旁人莫说,亲爹都心生厌恶。生儿如此,实在对不起观众,去学个书法或者弹琴吧,有个手艺将来好混口饭吃!谁料其貌丑手脚也不利索,仨月半年学不见效。当爹的见状气不打一处来,斥责道:“这孩子是我生的吗?没一点我当年的机灵劲!”

    父亲如此贬损,众人无端嘲笑,激起了左思的好胜心。他开始默默发愤读书,钻研经史,习练写作,暗自决心要以文章出人头地,开辟自己的一片天地。

    这一年,妹妹左棻幸被选中,奉召入宫。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左家随之迁居京师。踏进了文化发达的首都,这给左思凭空增添了成名的信心。

    说干就干,左思点灯熬油,苦思冥想,伏案疾书,一年时间里,艰难完成了一篇《齐都赋》。捧之示人,换来的却是一双双冷眼,无人问津。搁别人也许心灰意冷,就此收手,做个平庸之辈算了。左思不,他不信邪,面对人们的轻视和不屑,功名心越发强烈。咬咬牙他索性沉下身子,心无旁骛,十年磨一剑,着手创作更为宏大的篇章,这便是陆机嘲讽所言的《三都赋》。《三都赋》者,含《魏都赋》、《吴都赋》、《蜀都赋》,分别咏叹昔日华夏裂疆而治时的三处繁华之都。左思初心,欲求阅其文者,赏盛景,感时势,居然以辨八方。

    十年里,左思废寝忘食,如醉如痴,全情投入。家中的门框、庭院、树枝、篱笆乃至如厕的茅房,他到处摆上笔墨,铺开纸张,不分晨昏,脑中闪过一个念头,涌一节词句妙语,就地记录在案,生恐遗珠。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历来的辉煌传世之作,即使文坛圣手,尚须经历三更灯火五更鸡,都是个劳心费力的过程。期间,左思也遇到过创作的瓶颈,深感自己知识储备之不足、语言表达之匮乏。为开阔视野增长学识,他万般请托,讨了一个秘书郎的职位,如饥似渴地博览典籍,精研古人。

    寒来暑往,呕心沥血,十载,《三都赋》杀青。掷笔伸腰的那一刻,他想哭,心头涌起一股酸辛。然而他不能哭,不能松劲泄气。他不仅没有丝毫的兴奋,反生出深深的忧虑。他担心他十年的心血,仍会像之前一样,付诸东流,仍落个孤芳自赏无人问津的尴尬寂寞困局。

    不,惆怅犹豫数日,左思决计这回不能再让自己的作品无端埋没,他要自己营销。他自信他的文章,不逊于前辈班固的《两都赋》,不亚于张衡的《二京赋》。吸取以往的教训,他清楚文章的传播,既需要意境高远、文采斐然,也需要随俗流变、借力推介。于是,他不顾无名之辈的短板与局限,勇敢地展开了一场逆流而上的公关活动。他捧着《三都赋》,先赴当朝司空张华府上,得其赞许和引荐;转而投名安定人皇甫谧门下,讨得这位前辈的椽笔作序;又寻访到时称“三张”的文坛三兄弟之一的张载,求其降尊注解《魏都赋》;火候似仍觉不足,硬着头皮他登门拜谒中书郎刘逵,换来其亲撰的对《蜀都赋》和《吴都赋》的专文高评。张论:“世咸贵远而贱近,莫肯用心于明物”,好古而薄今是一种陋习,左思之作乃难得一见的传世杰作,绝对超越前人,不读徒留遗憾哪!

    一番费尽心机的自我借梯、借势传扬,《三都赋》有了广泛的市场,成功,连左思自己都讶异于一切超出了预期。角色在这一刻实现了转换,左思得偿所愿!此前,捧着作品四处求告兜售的他,这时,那些习惯寄生于旁人作品的文痞,靠摇唇鼓舌而混迹的所谓鉴赏家,主动找到左思,自觉来蹭他的热度。有个陈留姓卫名权的学人,不惜花费功夫,高谈阔论,深挖《三都赋》奥义,写下长篇《略解》,直言:“余嘉其文,不能默已!”文坛如此盛事,怎能少了本人!

    一波一波推波助澜,左思从此声名鹊起,《三都赋》陡然走红。一般吃瓜群众自不待说,扎眼的在于朝中显贵、国中豪门以及圈内名流、士子儒生,一哄而上,竞相誊抄阅读《三都赋》,直至带来洛阳城里纸张价格飞涨、供不应求。这便有了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一场奇观、一段佳话,创造了汉语系统里,我们至今沿用的一个形象而又响亮的成语——洛阳纸贵。

    左思丑小鸭变天鹅,篇首我们提及的那个陆机,读罢左文,有些瞠目结舌,有些恍然梦中,有些不敢相信。当洛阳的大街小巷、高墙茅屋,狂热的人们传诵着《三都赋》时,壮观的景象,活生生呈现在狂傲的陆士衡(陆机字士衡)眼前,他不得不低头认输,甘拜下风。不仅不再敢讥讽左思为乡野村夫,不敢声言用左思的文章做酒瓮盖子,反而当即打消了拟写《三都赋》的念头,一如李白的“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晃漫议】史上推崇流行欣赏男子之美,据说我们有三个时期,魏晋南北朝无疑属于此文化风尚的集中高点,一部《晋书》里,“美容姿”这个词,近乎被用烂。自何晏、嵇康、潘安、卫玠一路到王氏诸子,直至兰陵王、慕容冲,延及秀伟的和尚道士,个个琼林玉树,风流倜傥,足可编一部中国的《美男画册》。这样的世风下,容貌丑陋者,便没了出人头地、赚取目光的机会了吗?歪瓜裂枣者,怎样才能实现人生的逆袭?如何夹缝中生存?如何扬长而避短?如何脱颖以出?左思是个不错的榜样。

    生而为人,皆有先天之“势”,簪缨世族是“势”,寒门小户也是“势”,剑眉星眸是“势”,獐头鼠目也是“势”。“势”已具者,无法更改。公子哥儿因势利导,借势腾达;凡夫俗子,逆风而上,逆向翻盘。纵观古今,固然有不费吹灰之力而坐享其成者,但多数须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奋力爬坡,知不可为而为之,将那客观的成分降到最低,而把自我的努力视作成功的唯一要素。这一类的人物,前人不乏范例。

    聊聊文章的传播、文名的达成。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两千多年的文场实况,一再提示试图立言求名者,寻求助力,题跋荐举,相互吹捧,是一个文学处子的终南捷径;后世待人评说,今日先取盛名。即如赫赫大名的李白、韩愈、东坡,当初亦难免俗,一一早年怀揣习作,殷殷求教于大佬,“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一经某翁发声,便能点石成金、腐朽化作神奇,身价百倍。左思貌虽不雅,心灵却是清醒透彻的,深谙此道。加之向来的文艺界,形同梨园之票友捧场,不乏人云亦云的盲目跟随者、附庸风雅者,生怕自己孤陋寡闻,热闹场中怎能不刷存在感!再者抱团结群,巧设名目,五花八门兴办各类文学奖项,以期借奖项之名头,换庙堂之冠冕。

    文章的优劣,读者口碑自是最好的试金石,时间的积淀与检验,是不受任何权威砖家左右的标尺。正当我们为左思的自我营销欢呼叫好,南朝出了个叫刘峻的怪人,颇有些不解风情、大煞风景,注解《世说新语》,做了篇《左思别传》,一时让“洛阳纸贵”贬值,令左思泉下难堪。他考证说,当年那些衮衮诸公对《三都赋》的所有赞誉,不遗余力地广而告之,“皆思自为,欲重其文,故假时人名姓也!”全部的掌声,原来都是左思自己杜撰的,属于王婆卖瓜。如此说来,莫非左思丑人多怪,戏耍了古今天下人?!

    实在地讲,遍览左思所作,其《咏史诗》较之《三都赋》,更显才华魅力,更具文学价值,更当“洛阳纸贵”。有心者不妨阅之相较试试。

    【案稽处】《晋书.卷九十二.列传第六十二》:(左思)貌寝,口讷。不好交游,惟以闲居为事。

    少学钟、胡书及鼓琴,并不成。

    造《齐都赋》,一年乃成。复欲赋三都,会妹芬入宫,移家京师......。遂构思十年,门庭藩溷,皆著笔纸,遇得一句,即便疏之。自以所见不博,求为秘书郎。及赋成,时人未之重。思自以其作不谢班张,恐以人废言,安定皇甫谧有高誉,思造而示之。谧称善,为其赋序。张载为注《魏都》,刘逵注《吴》《蜀》而序之......。陈留卫权又为思赋作《略解》,序曰:"余嘉其文,不能默已,"自是之后,盛重于时,文多不载。司空张华见而叹曰:"班张之流也。使读之者尽而有余,久而更新。"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初,陆机入洛,欲为此赋,闻思作之,抚掌而笑,与弟云书曰:"此间有伧父,欲作《三都赋》,须其成,当以覆酒瓮耳。"及思赋出,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

    《世说新语.容止第十四》: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共乱唾之,委顿而返。


    微信图片_20230523202222.jpg

    0003.jpg


    客服中心
    联系方式
    400-065-0201
    - 助理老师
    新浪微博
    扫一扫,与我联系
    本站已支持IPv6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