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 网络热门玄学话题鉴定第八期,符箓

    一、符箓:天人对话的“云端密码”“符者,信也;箓者,录也。”——《云笈七签》在道教典籍中,符箓被描述为“云篆天书”,其笔画如云气流转,暗合日月星辰之象。东汉《太平经》记载,符箓最初是神人沟通的“征信之器”,以朱砂丹笔书写,承载着“召神劾鬼、镇魔降妖”的使命。而北宋虚靖天师张继先更直言:“吾家法箓,上动天地,下撼山川!”这种神秘符号系统,实则是古人将宇宙规律浓缩为“神圣代码”——符中一笔一画,对应五行生克、二十八宿;箓中天神名讳,犹如“天庭通讯录”,通过仪式激活天地之力。二、网络热梗背后:符箓的“

  • 【符箓】掐诀诵咒如何灵验?论道教的内炼与画符!

    掐诀诵咒如何验?墨笔丹书岂有灵?惟吾身心合妙道,籍我神气入符章。祖师云:符者天地之真信。人皆假之朱墨纸笔。故吾独谓一点灵光,通天彻地,精神所留。何者非符?可虚空,可水火,可瓦烁,可草木,可饮食,可有可无,可通可变。故谓之道法。又符者,是阴阳契合需要至诚之人才能用之。苟不至,固不灵。因此,吾法:以我之精,合天地万物之精,以我之神合天地万物之神。精精相附,神神相依。所以吾法假物书符,号招鬼神,鬼神不得不应对。祖师故曰:莫问灵不灵,莫问验不验,信笔扫将去,莫起一切念!吾道又因法以济人,人因法以会道。则

  • 乘凉札记之九 | 神丹妙药可能就是挠挠

    释永信事件持续发酵,这个瓜实在不想吃,因为现在吃相当于啃瓜皮,啃瓜皮能啃出什么幸福感?从摩登混到老登,或多或少都会对历史和宗教产生特殊的兴趣。原因很复杂,但大都是经历了生死疲劳,积攒了一些自寻的烦恼,总希望来个什么灵丹妙药,好好疗愈一下子。巧了,宗教最初就是作为“药方”出现的。从历史角度上看,大家发现这个世界乱套了,诸子百家针对社会问题,纷纷开出各自的药方,殷切地期盼着能够药到病除,妙手回春。这是一场盛宴。各种宗教方术和大家流派就像是盛宴上的酒客,滴酒不沾岂不是太亏?既想一家独大,又想标本兼治,

  • 「学术」说说你所不知道的道家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内用黄老,外示儒术”最早来出自南怀瑾先生的话语中。其中黄老指的是包含黄帝和老子学说的道家思想,而儒术指的就是包含孔子学说的儒家思想,这两大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影响非常广泛。对于道家思想,大家第一印象可能是网上流传的“道系三连”,那真实的道家思想又是怎么样的呢?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道

  • 丹道修炼指迷:道家秘传,丹道十六字妙语!

    在道家修炼的浩瀚海洋中,丹道作为其重要分支,承载着古老智慧与深邃哲理。而其中流传已久的丹道十六字妙语:“收视返听,凝神入气,调息绵绵,心息相依”,更是为我们指明了修炼的方向。这十六个字不仅是修炼的法门,更是我们在生活中寻求内心平和与智慧的指南。收视返听:反观自省,内观自心“收视返听”可以理解为一种内观的修炼方式。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我们常常被外界的声音与图像所干扰,难以静下心来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道家提倡在修炼中,学会“收视”,即收回目光,减少对外界的依赖,转而“返听”,聆听内心的声音。只有通

  • 道家饮食禁忌,心怀天地广,玄门深处觅真章!

    1在岁月的长河中,道士这一称谓蕴含着深邃的内涵。最初在北魏以前,佛被尊为天尊,僧被叫做道士,而“道士”一词也称之为祭酒。随着时光流转,道士成为道教人员特定的名称。根据太霄琅书经有云:人行大道,号为道士。身心顺理,唯道是从,从道为事,故称道士。他们是大道的践行者,于尘世中追寻着身心与道义的契合,男性道士有着诸多称谓,乾道便是其中之一,象征着他们刚健于道途。他们还被称为羽士、真人、道人等,每一个名号都承载着人们对其超凡脱俗的期许。而“道长”则是饱含尊敬的尊称。女性道士为坤道,也称之为女冠,于道教的天地

  • 中华传统文化有哪些?作为中国人,这八大传统文化一定要知道

    中华文化,又称中国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华夏文化、中华古文化、中国古代文化等等,是指以中原文化为基础不断演化、发展而成的中华特有文化。中华文化,又称中国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华夏文化、中华古文化、中国古代文化等等,是指以中原文化为基础不断演化、发展而成的中华特有文化。中华文化包含了民俗、戏曲、棋艺、茶道、中国传统乐器、文人字画等方面。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国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格局。而其中的这八大传统文化,一定要知道。一、传统节日中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庆

  • 10000年中华文化,第一次被整理得如此清晰!

    一万年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嘉惠世界的科技工艺,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哲学宗教,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中华文化是我们思维、语言、生活方式的深层基石,正如脚下的土地和头顶的蓝天一般。阅读和理解中华文化,不仅是对历史的追溯,更是对自我身份的探寻和确认。欢迎走进一万年中国文化的灿烂长河~1华夏大地对中华文明的诞生有什么影响?中华文明不是中华民族凭空创造的,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这片广袤土地的若干鲜明特征,给予中华民族的文化创生以深远影响。第一,气候类型完备,地形、地貌繁

  •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道教竟是如此超越生死的

    生死,这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从文明诞生之初便引发了无尽的思索。道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历经数千年沉淀,以其独特且深邃的哲学思想,为我们揭开生死奥秘提供了别具一格的视角。在道教的智慧体系中,生死并非简单的起止,而是蕴含着深刻的宇宙法则与生命哲学,对现代人理解生命、应对生死挑战有着不可忽视的启迪意义。 生命的起源与本质:道生万物,气化成形道教经典《道德经》开篇便提出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

  • 顺为凡,逆为仙,探寻道家的修炼秘密!

    张三丰祖师《无根树》云:“顺为凡,逆为仙,只在中间颠倒颠。”这“逆为仙”,是说通过逆修可以成仙。逆修是道教内丹修炼的一个最重要也最基本的法则。什么叫逆修?《性命圭旨》这样解释:“顺:心生于性,意生于心,意转为情,情生为妄。……逆:检妄回情,情返为意,摄意安心,心归性也。”意谓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内心的需求和客体的刺激,会不断产生种种欲念和情感活动,如果顺其发展下去,这便是生老病死的自然过程。要是能够经常抑制、清除内在的种种欲念和情感,让内心回归到恬淡虚无、童稚无邪的纯真本性,这便是逆修的功夫。

  • 道教重要的十三本经书

    道教十三经。这些经书反映了道教的基本教义和各种修炼之术,以及历史上各主要教派的思想和信仰及其特点,将有助于我们对道教有一个全面而客观的认识。这十三经是:《道德真经》(《老子》)、《南华真经》(《庄子》)《冲虚真经》(《列子》)《通玄真经》(《文子》)《洞灵真经》(《亢仓子》)《太平经》《太平经圣君秘旨》《抱朴子内篇》《阴符经》《常清静经》《度人经》《心印经》和《玉皇经》。1《道德真经》(《老子》)《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所著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五千言》等,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 道家绝顶金句,勿必背下来,受益终身!

    【1】夫浅知之所争者,末矣。释义:那些见识浅薄的人所争执的,都是些细枝末节的事情。凡人争对错,便是困于此,很多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只能是面红耳赤。再则便是争高低,分了高低,也分了情分。争就要争未来。为什么浅知者偏爱末节?因为末节会让人觉得自己很懂。就像一个人看到冰山一角,便以为掌握了整座冰山的秘密。末节具有三大特征:具体、可见、易懂。而大道恰恰相反:抽象、无形、难明。所以浅薄之人,便只能在具体可见的角落来回脚力,浪费心力。这便让你失去了对真正重要事物的专注力。在无关紧要的话题上消耗着有限的生命,却对

  • 中国文化基本框架由儒、释、道共同奠基

    中华文明的精神穹庐,非由单一支柱撑起,而是儒、释、道三股思想巨流在漫长的历史激荡中相互碰撞、渗透、融合,共同浇筑的宏伟结构。它们并非简单的思想拼盘,而是在回应人类生存根本困境的深层互动中,构筑起一个既具现实关怀又超越现世、既重伦理秩序又追求心灵自由的文化体系。这一共同奠基的本质,在于三家思想以其独特而互补的哲学向度,完整覆盖了人类精神存在的核心维度,并在动态平衡中赋予中华文明以惊人的韧性与生命力。儒家以其刚健有为的入世精神,直面“人如何在群体中实现价值”的根本命题。它将个体深深嵌入“家国天下”的

  • 越是严于律己的人,越会宽以待人

    当年明月说,有人在他刚踏入校园时跟他讲过这样一段话:“你还很年轻,将来会遇到很多人,经历很多事,得到很多也会失去很多。但无论如何,有两样东西,你绝不能丢弃。一个叫良心,另一个叫理想。”当时的他碍于形式连连点头,并不知道这句话的真实含义。后来一晃十年过去了,他才真正领悟明白。他的确得到很多,也失去很多。所幸,这两样东西他还带着。虽然不多,总算还有。不过他并不为此感到自豪。因为并不是他的意志多坚强,或是人格有多高尚,只是因为他遇到的人还不够坏;经历的事情还不够多;吃的苦头还不够大。他也曾见到许多道貌

  • 德不孤,必有邻

    “有德、有能的才是真正的强者…”分享信息:“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出自《传习录》。《传习录》是由明代大儒王阳明的弟子,根据其语录和信件编撰整理而成。这句话的意思是,种植树木必须首先培养其根系,道德修养必须从正心开始。中华传统文化中,人们常用形象的比喻,引申出经典的道理。翻阅典籍,会发现种树总是与立德紧密地联系,如“植桂不在多,种德如种树”,又如“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以种树培根为喻,说明道德修养只有发

  • 修行的本质:回归本源的同频共振

    人生这场修行,从来不在于繁复的法门堆砌,而在于能否直抵本源 —— 与自身、与万物、与宇宙达成深层的同频共振。当我们跳出后天意识的桎梏,唤醒本自具足的能量与智慧,便会发现:所谓修行,不过是重新连接那个早已圆满的自己。一、果因一体:打破分裂的幻象传统认知中,“因果” 是线性的时间链条 —— 种下今日之因,等待明日之果。但修行的本源逻辑恰恰相反:果与因本是一体,如同硬币的两面,从未分离。多数人的痛苦,源于被 “分裂” 的幻象所困:心脑分裂:心神是先天的潜意识能量,纯粹而直接;头脑则被后天教育、习惯塑造,充满评

  • 知音难觅:一场关于同频共振的注解

    天人合一同频共振,这是普通人逆袭的天道密码,万物皆能量。1、大道至简:其实修行非常的简单,没有框框架架,只需要制造道的道理,就是让自己静下来,静下来,我们的身体天线,才能与道衔接,我们的智慧才能回来,叫静能生慧。

    一切皆行,不用操心你的外在的命运,只需要调整好你的内在的振动频率,当下发生能量自然饱和,人生就会自动朝向光明。

    2、当你人在于当下时刻:当你的注意力完全在当下时,临在就会流入你所做的事情当中,并且加以转化,你所做的事情就会充满了喜悦和活力,你就会达到心神合一的状态

    接纳当下时刻,并

  • 人生共振:同频者的相逢与疏离

    你对 “人生是一场共振” 的感悟,像一把精准的钥匙,打开了人际关系的深层逻辑 —— 那些藏在 “知音难觅”“人以群分” 背后的本质,其实都是 “同频” 二字在悄然作用。一、同频共振:关系的底层密码“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说的从来不是简单的 “相似”,而是一种深层的 “共振频率”。就像钟子期听俞伯牙鼓琴,能从琴弦震动里听出 “巍巍乎若泰山”“洋洋乎若江河”,不是因为他懂乐理,而是因为两人对 “山河之志” 的感知频率完全重合。这种频率,可以是对一件事的审美共识(比如都觉得留白的画更有意境),可以是对一种价值观的坚

  • 乘凉札记之八 | 和佛菩萨的聊天记录(下)

    慧能断言人人都有佛性,这是一个喜大普奔的消息。于是那些玄而又玄的佛理,就像是红酒里兑了雪碧,喝起来突然那么的顺口。好景不长,当神会开始向神秀发难,力证本派才是正信时,好像一切的建构都开始皴裂继而坍塌。什么是正信——我是正信,其他和我不同的都不是。这已经不是划等级,而是分敌我了。世界和人生只是戏台幻境,是苦海,唯一的办法就是出世解脱,这应该是佛的初心。但是,求解脱还是求福报,这要看佛法是否拗得过人心。因为越是深邃的思想越难抵御现实主义的狂潮。思辨的力量也同样敌不过世俗的心愿,这是现实。从萧衍的所作

  • 自查八字缺什么五行

    1►怎么看自己的八字五行?古人用天干地支纪年,一个人的八字其实就是以天干地支纪年的那八个汉字:年,月,日,时。四个字各用一个天干加一个地支表示,一共八个字:四个天干,四个地支。只要你知道自己的出生年月日,以及准确的出生时间,再从自己出生的时间一一对应着天干与地支,找到与之相匹配的天干地支,便可以得出自己的命理八字。命中八字里的这些天干地支,又相互对应着不同的五行属性:如天干中的甲、乙对应着五行中的木;丙、丁对应着五行中年的火;戊、己对应着五行中的土;庚、辛对应着五行中的金;壬、癸对应着五行中的

客服中心
联系方式
400-065-0201
- 助理老师
新浪微博
扫一扫,与我联系
本站已支持IPv6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