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全国

    新闻动态

    详细内容

    魏晋如何风流(系列)

    20.png

    之四十四——王濛 

    【风流状】两晋美男,开口即是潘郎,实际上拔头筹者,当是这位王郎,有时人赞语为证。高僧达人支遁称,看他举手投足拂衣甩袖的样子,多么轩昂优美呀!王濛来见王导之子王洽,逢积雪满院,他在门外下车,整理官服踏雪款步走近,王洽远处望见,不由脱口而出:来者分明是天外仙子啊!

    家贫尚未发达时节,王濛的帽子破了,来到市场想买一顶新的,卖帽的妇人抬眼见是一个玉人似的帅哥,当下乱了方寸,不待问价,急急送上一顶帽子给他,一街两行人为之歆羡。

    回家揽镜自照,王濛都被自己的美貌感动了,对着镜子里的自己说:王文开(父王讷字文开)呀,你竟能生出一个这么漂亮的儿子!——小子直是错怪了老爹,王讷也是一表人才,相貌伟岸,风度翩翩呢。

    帅哥皮薄柔嫩,是动不得一根手指头的。偏偏,在司徒王导手下做掾属的时候,出一点差错就要挨板子,上方一度因他而改变了规矩,暂停杖刑,他仍害怕得坚辞不干。

    也难怪,王濛年少时是极其娇贵顽劣的,放纵不羁,乡里人普遍看不惯。直至长大后才痛改前非浪子回头,行为开始检点,待人接物开始谦逊有礼,学会了谨言慎行,终于赢得了人们的敬重爱戴。

    年不及不惑,王濛一病不起。弥留之际,他斜倚在昏黄的灯下,手握着一把犀柄麈尾——犹如当年的揽镜自照,不无遗憾地哀怨道:“如此人曾不得四十也!”这般玉砌冰雕的一个男子,老天爷竟然不容我活过四十岁?!

    【晃漫议】魏晋显见是个看脸的年代,不逊于当下众所追逐网红流量小生,且呈现着层出不穷之势。又或者,在那个裂变与多玄思幻想的天空下,苍头白丁的眼里,豪门世家、庙堂官宦的公子哥,身上皆散发着贵气,故一一都看上去那么自带光鲜、风流倜傥。

    传统的男子阳刚之美似遭抛弃,代之以皮肤白皙、容貌俊秀、体态纤柔以及气质文雅,天然的俊朗之外,若再能有一个善辩的口才,俨然就是完人了。

    更令人称奇者,历来异性相吸、雌雄互赏的审美习惯,被一股诡异的潮流冲垮,容止秀丽的男子,非但女子为之心动、为之倾倒,同性的男人们更有过之而无不及,也展开了趋之若鹜地追捧,相互爱恋、相互倾慕,秀色可餐,对于像潘岳、卫玠、王濛一干靓仔,无数爷们不吝赞美之词,如玉、如冰、如松、如月、如画地狂加溢美之词。

    时之所兴,人必趋之。无需细究,搭眼便可识得,魏晋男子无一不把熏香剃面、涂脂抹粉、梳秀发、挂香囊,作了娱己悦人的妆扮手段,进而化作显示其身份和社会地位的重要路径。

    只是,什么样的社会文化心理,何以要将男人驱赶入阴柔病态的境地?!今天的我们能视之其为畸形吗?试问魏晋人,豪情壮气,不才是我们所缺乏的吗?

    【案稽处】《晋书.卷九十三.列传第六十三》:濛少时放纵不羁,不为乡曲所齿,晚节始克己励行,有风流美誉,虚己应物,恕而后行,莫不敬爱焉。

    美姿容,尝揽镜自照,称其父字曰:“王文开乃生此儿邪!”

    居贫,帽败,自入市买之,妪悦其貌,遗以新帽,时人以为达。

    又为司徒左西属,濛以此职有谴则应受杖,固辞。诏为停罚,犹不就。徙中书郎。

    疾渐笃,于灯下转麈尾视之,叹曰:“如此人曾不得四十也!”年三十九卒。

    《世说新语.容止第十四》:周侯说王长史父:‘形貌既伟,雅怀有概,保而用之,可作诸许物也。’

    支公道王长史:“敛衿作一来,何其轩轩韶举!”

    王长史为中书郎,往敬和许。尔时积雪,长史从门外下车,步入尚书,著公服。敬和遥望,叹曰:“此不复似世中人!”


    微信图片_20230523202222.jpg

    0003.jpg


    客服中心
    联系方式
    400-065-0201
    - 助理老师
    新浪微博
    扫一扫,与我联系
    本站已支持IPv6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