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 文化与宗教(三)——帝、神、圣、经

    三、什么是帝、神、圣、经(一)何为帝?(甲骨文“帝”)《说文解字》:帝,谛也。王天下之号也。“帝”,就是谛,仔细周密之意。同时,作为王的称号,是本义的引申,王才能称“帝”,是统领天下的称号。许慎认为,“帝”指的就是号令天下的帝王。这种说法不能说算错,但并非“帝”的本义。《周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华夏先民站在中原大地上,向北天空观察,发现在北极周围有八颗恒星,组成了“米”字星纹图像,这就是北极天中的“帝”字星象。“帝”字的一横一竖用来指东西南北和春夏秋冬四时,四个对角线

  • 文化与宗教(二)——什么是宗教

    二、什么是宗教(一)西方概念的宗教《大美百科全书》对宗教的定义:信仰和仪式的模式,借此人们企图与他们普通经验的世界(现世)之后的来世相通,或者希望获得有关来世的灵性感受。一般说来,宗教以‘终极’或‘绝对’为重心,但许多信徒都以‘神’为重心。《不列颠百科全书》对宗教的定义:人类与他们奉为神圣、精灵之间的关系。宗教通常被认为由人对上帝、众神或精灵的关系组成。崇拜大概是宗教的最基本的因素。但是道德行为、正确信仰以及参加宗教团体也是由信仰者和崇拜者所实践的、由宗教圣人与经典所支配的宗教生活的组成因素。《

  • 文化与宗教(一)

    一、什么是文化《大辞海》中对“文化”一词的解释是: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如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态,有时又专指教育、科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与设施。但是,中西方对文化的理解是完全不一样的。(一)西方概念的文化在英语等外文中,“文化”(Culture)一词来自拉丁文,它的原始含义是“耕作”。德国的李凯尔特说:“文化”是一个用来区别于‘自然’的概念,自然产物是自然而然地从土地里生长出来的东

  • 什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五)

    第五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因此,我们要传承发展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一、不断加强顶层设计2017年1月25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在第二部分“主要内容”中指出:(一)核心思想理念。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培育和形成的基本思想理念,如革故

  • 什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四)

    第四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汉字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是打开中华文明的神奇密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汉字是人类历史上使用时间最久、使用空间最广、使用人数最多,并且始终未曾间断过的文字,汉字的创制和应用大大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进步。一、汉字是人类最悠久的文字汉字历史悠久,起源众说纷纭,比较有影响力的说法大致有结绳记事说、苍颉造字说、八卦说、刻契说、刻划说、河图洛书说等几种。虽然说法各异,其实都是从结绳记事开始,再到刻契、符号,最后到文字记事的发展衍化过程。1、结绳记事说结绳是

  • 什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3)

    第三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主干之代表人物国破,文化不亡,国亦可复;文化亡,则复无可复矣。中华文化历久弥新,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的沧桑与磨难始终屹立不倒,甚至不屈不挠、愈挫愈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依旧散发着耀眼夺目的璀璨光芒,并在中华文化的深厚滋养与传承发展中铸就了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无坚不摧的民族脊梁。在中华文化的传承和民族精神的赓续中,除了诸子百家和经史子集之外,更是涌现出了许许多多伟大的圣人先贤和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下面,让我们沿着历史的脉络一起去追溯先辈们的足迹

  • 什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2)

    第三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主干之经史子集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经典是人类走向文明的理想之基、信仰之光、力量之源、前行之桨。经典不仅是文明的象征,更是一个民族是否兴旺、国家是否强盛的重要标志。华夏历史上众多自强不息的圣人先贤,在苦难困境之中立下了不朽之鸿篇巨著,太史公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言: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

  • 什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1)

    第三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主干之诸子百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气象万千。从学术流派的角度讲,主要包括道家、儒家、法家、墨家、兵家、医家、名家、杂家、农家、阴阳家、纵横家、小说家等诸子百家;从文学载体的角度讲,主要包括经、史、子、集;从传承方式的角度讲,主要包括显学和隐学;从内容属性的角度讲,主要包括义理之学、考据之学、辞章之学、经世之学、科技之学;从日常生活的角度讲,主要包括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戏曲武术、建筑制造、工艺器具、节日民俗、衣冠服饰、餐饮美食、等等在内的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

  • 什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

    第二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起源流变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发端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厚流光;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发轫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枝繁叶茂。但是,深根固柢才能积厚流光,主干强壮才会枝繁叶茂。所以,我们必须深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根源,正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主干,才能不断将其发扬光大、踵事增华。一、历史渊源《黄帝阴符经》: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观天之道”是指通过天象观测、天文计算,领悟和把握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执天之行”是指将天道

  • 什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民族复兴的基础是文化的复兴。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和神韵,增强了中华民族和华夏儿女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只有不断发掘、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全体华夏儿女的文化自信,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那么,到底什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或者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包含哪些内容呢?近期,本号将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字面含义、起源流变

  • 非遗符箓文化:为什么被称为华夏文明的优秀传承

    非遗符箓文化:华夏文明的优秀传承一、历史渊源:跨越八千年的文化基因延续非遗符箓文化的优秀性首先体现在其作为中华文明活态传承的见证者所具有的历史深度。考古证据显示,符箓符号系统的雏形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8000年的贾湖遗址龟甲刻符中,既包含数字卦象雏形,也有类似后世符箓的连续线条符号,这些符号被考古学家确认为原始占卜与能量引导实践的遗存(《符箓与易经文化同源性探析》)。这种文化基因在红山文化玉礼器纹样(距今5500年)、良渚文化陶器刻画符号(距今5000年)中持续演化,形成观物取象的符号创制传统,构成

  • 授箓|奏职 宝箓承天法箓济世秘箓传灯何异之有

    在道门修行体系中,箓是连接凡人与神明的关键纽带,而授箓仪式更是道士获取神职、践行道法的核心起点。许多人对宝箓、法箓、秘箓的概念混淆不清,实则三者既同源又各有侧重,共同构成了道门符箓文化的核心体系。在道门修行体系中,箓是连接凡人与神明的关键纽带,而授箓仪式更是道士获取神职、践行道法的核心起点。许多人对宝箓、法箓、秘箓的概念混淆不清,实则三者既同源又各有侧重,共同构成了道门符箓文化的核心体系。若将道门神职体系比作世俗官场,“授箓”便是道士的“科举与任命”。它并非简单的仪式流程,而是道门传承千年的“神

  • 道教符咒:神秘符号背后的民族文化与社会影响

    道家符是道教特有的一种文化,是道教沟通人神的凭证和秘诀,是道教不可或缺的重要法术。道教内传承有许多符图咒语,在道藏经籍中被大量地保管,在斋醮科仪活动中被大量地运用,具有共同神秘的魅力。在漫长的道家符的文化,符图主要是古圣贤内修于身,外用于世的的全息图文工具。后来又经历了一系列的原因,一系列的文化变迁,符逐渐成为道医、道士医病驱邪的常用图形和文字,或称符文、符书、符术、符禄、符图、甲马,名称多异,实则一指。其中的道家符咒便是在千年文化变迁后遗留下来的经典。符咒并非迷信,而是古人沟通自然、调节身心的

  • 探秘道教三大瑰宝——讳字、法印、令牌

    01讳字讳字是中国道教文化知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令牌、法印三者构成了与其它宗教文化明显的不同之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讳字为道教神仙谱系中的天神代号,也可称为天神的符号,其讳字书写与一般的汉字有极大的不同,例如道教经典文献《祝由十三科》中,就可以见到好多的讳字。讳字几近三千多个,能收藏丰富并研究得懂讳字的人在道教中常常被人有口皆碑,令人敬重。讳字是天神的隐讳名谓,所以多数流通的道教书中并不常见得全面。也有另外一种说法:称其讳字的功效等于是某神的签字,画上了某神的讳字,也就是某神已经同意,是某神

  • 《周易》风水堪舆术的奥秘与现代住宅环境的应用 传统文化易学

    我们的风水堪舆术,从历史根基上说,是以风水鼻祖晋朝的郭璞所撰《葬书》为理论指导,以赣州杨筠松撰《青囊奥》为实践纲领的郭(璞)杨(筠松)风水堪舆术,核心思想是:“天地人合一”,基本概念如下: 堪舆:堪,地突之意,代表“地形”之词;舆,“承舆”即为研究地形地物之意,着重在地貌的描述。《史记》将堪舆家与五行家并行,本有仰观天象,并俯察山川水利之意,后世以专称看风水的人为“堪舆家”,故“堪舆”在民间亦呼为“风水”。其实“堪舆”不只看风水而已,而应分五部份,曰:罗盘、日课、玄空学、葬法及形家。  风水:

  • 在什么情况下,风水能发挥出最大的效果?

    风水的作用是什么风水学又名为堪舆学,这不仅仅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中的魁宝之一,也是中国古圣先贤认识宇宙与生命的重要探索之一,具有伟大的历史、现实意义。然而,在数千年的历史传承中,精华与糟粕依然并存,如何认识风水的真实作用就成了一个不可避免的现实问题。站在相对客观的视角让大家了解一下风水的真实作用究竟是什么。风水的真实作用之一合 位所谓合位,就是一个人应该处在合理的位置上。这个道理如同一个人必须知道自己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一样,例如公司领导的言行举止则要符合公司领导的角色定位,妻子或者丈夫也要符合应该

  • 30 分钟学会家庭住宅风水

    下面我详细分析一下这个户型图:分析一个房子应该先从整体分析,由整体到局部,再分析点,基本是从体到面,从面到点的详细分析,才能够把房子的优劣点分析得比较全面。1、房子的整体形状非常的好,方方正正没有缺角挺方长,并且也是正南正北没有不规则现象。今年和明年在家居风水上有两个角一定要注意,在视频讲座中我也多次提到,这里再提醒大家,西北东北不可缺。2、比较好的方位是正南,东南,正东,三个方位是我们风水术语中的吉星。其中正南为武曲,在日常的风水调节中我们认为是财位,应该做些催财的措施,好比可以在这里放个《大钱

  • 福建道教12大名观(修订版)

    道教起源 东汉中叶(126-144年)时期,张道陵在蜀地鹤鸣山正式创立了道教前身——五斗米道,亦称“天师道”,简称“正一道”。唐宋以后,与南北天师道及上清、灵宝、净明各派逐渐合流,公元1304年元成宗刺授第38代天师张与材为为“正一教主,兼主领三山符”。正天师世系均以“正一教主”身份,统领江南阁皂山、龙虎山、茅山等三大符箓道派,袭掌江南道教。1382年朱元璋将道教划分为正一、全真来管理,两派道士的度牒和职衔均不相同。道教派别正式由官方划为“正一道”和“全真道”两大派。一、福建道教简史 西晋太康年间(280-289年)

  • 中国道教有哪些建筑

    道教的宫观祠庙等建筑,既是供奉、祭祀神灵的殿堂,又是道教徒长期修炼,生活和进行斋醮祈等仪式的场所。它是社会经济和文化的综合反映,又是宗教哲学思想和信仰的生动体现。道教建筑的门类很多,有宫、观、殿、堂、府、庙、楼、馆、舍、轩、斋、廊、阁、阙、门、坛、台、亭、塔、榭、坊、桥等。这些建筑按性质和用途分,可划分为供奉祭祀的殿堂、斋醮祈的坛台、修练诵经的静室、生活居住的房舍和供人游览憩歇的园林建筑五大部分。宫、观宫、观之名在道教产生之前就有。《说文》称“宫,室也”“室,实也,从一从至,至所止也。”宫室原指

  • 天师符箓浅析

    符法中书符是基础。书而后备,备而后用,常理如此。书符有许多讲究,这里且分几层意思叙述。一、书符的材料书符的材料,与一般书画作品的材料相近,笼统地说,它可以用一切材料,书于一切对象上,但实际书符用的材料毕竟有限。主要的有以下几种:▌书符工具:笔最常用,另亦有用手、剑、令牌等(后几种用于虚书,不是实写);墨汁及调成的朱砂。▌书符对象:可画于一切对象,包括虚空、水、火;纸、帛、石壁、木简、铁札及其他实物;各类法器。虚空、火,书而无迹。纸帛为最常用的书写对象。石壁、木简、铁札等上书符可以长久保留,有时尚加

客服中心
联系方式
400-065-0201
- 助理老师
新浪微博
扫一扫,与我联系
本站已支持IPv6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