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 南怀瑾先生:顶天立地的事业,都是在淡然无味的形态中完成的

    “为无为,事无事”,这是说,一个人看起来没有做什么事情,可是一切事情无形中都做好了。这是讲第一流的人才,第一流的能力,也是真正的领导哲学。下面加一句“味无味”,世界上真正好的味道,就是没有味道的味道,没有味道是什么味道?就是本来的真味,淡味,那是包含一切味道的……中国人讲交朋友,“君子之交淡如水”,好朋友不是酒肉朋友,不是天天来往,平常很平淡。但这并不是说冷漠无情;朋友碰到困难,或生病之类的事,他就来了。平常无所谓,也许眼睛看看就算打招呼了,可是有真热情。这就是我们中国人所谓的“淡如水”,友情淡

  • 南怀瑾先生:法眼禅师

    现在来谈法眼宗。法眼宗在南宋时代就衰落了,此宗与云门的教育法不同,比较注重文学。这一宗的人才,文学修养都很高,比如永明寿禅师(《宗镜录》的作者),即属法眼宗这一系。法眼注重文字、教理,才产生了永明寿的教理与修持并美。法眼禅师悟道的因缘,大家可以自己研究。法眼禅师有名的诗:理极忘情谓 如何有喻齐到头霜夜月 任运落前溪果熟兼猿重 山长似路迷举头残照在 元是住居西诗作得不算特别好,但却是禅的境界。他主张见地、修证、行愿并重。要穷理,理明到了极点,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一切妄念都没有了,就是“忘情”。用功的第

  • 南怀瑾先生:下手速修犹太迟,只有加倍下工夫

    我们中国文学老句子,“人到中年万事休”,是说人到中年就差不多了,走下坡路了。到老年要赶紧修道,不修来不及了。六七四十二山地剥卦,身上的阳气,由父母禀赋带来的生命能只剩一点了,像银行里的存款已经用得差不多了,是后天用的。这个卦上面只剩一点阳能,一个阳爻了。在男性就是相当于六八四十八。人到中年痛苦悲哀经验多了,看得多了,没有时间烦恼,也没有时间高兴了,就要学庄子讲的,“喜怒哀乐不入于胸次”。只有一阳还留着,以道家来讲,趁这个时候赶快修,不然就不行了。到了七七四十九,经期就要停止了,现在医学叫做更年期

  • 南怀瑾先生:只要持心正气,一切的苦难都会过去

    我常说,对于孔孟形而上的道与形而下的用,尤其对于孟子的“浩然之气”了解得最为深刻、在行为上表现得最彻底的,南宋末代的文天祥要算是第一人。他那首名垂千古的《正气歌》对浩然之气有很精彩的发挥,不但说出了孔孟的心法,更把佛家道家的精神也表现出来了。宋朝自有理学创宗以来,修养最成功的结晶人物可以说就是文天祥了。他是中国理学家的光荣,他的学问修养是宋明理学的精神所在。历来解释《孟子》的浩然之气,对“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解释得最好的,我认为就是文天祥《正气歌》的头一段,最为扼要精简……《正气歌》一开

  • 南怀瑾先生:中国文化绝不只是人生修养、人生哲学而已

    中国文化哲学,自古传统的习惯,无论是讲超越形而上的虚无,或讲形而下世间人事物理的妙用,缩小而至于人生,必须归于修养身心性命的实用之间,扩而大之,便可见之于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应用,从来不“徒托空言”中国文化哲学,自古传统的习惯,无论是讲超越形而上的虚无,或讲形而下世间人事物理的妙用,缩小而至于人生,必须归于修养身心性命的实用之间,扩而大之,便可见之于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应用,从来不“徒托空言”,而不见之于行事之间,但使思想辩聪,独立为学。尤其在身心修养方面,必然反求诸我,要与伦理道德的德行相宜,

  • 南怀瑾先生:道家告诉我们,要把握这四个时辰

    宇宙、天地、万物必变,所以人、事、物理一切皆在变动。因此诸位学打坐的,觉得有时境界很好,或者是放光了、动地了,下一刻你既不放光也不动地。所以它必然要变的。变不是坏,是变了一个现象,懂了这个道理,你可以修道了。有时说现在很清净,等一下算不定很烦躁,也是必变的法则。所以我们每一分秒都在变,都是配合宇宙变的法则。道家告诉我们,要把握这四个时辰,子午卯酉,也叫 “四正”,四个正的时间。我们画一个十字,上下左右就是四个正。其他的叫四隅,四个斜角方向,一共是八方八卦。……所谓子午抽添,子就是在添,你自己不用再

  • 如何修炼道家丹道?丹道修炼全步骤解析!

    一、炼己存诚其要诀为惩忿窒欲、虚寂恒诚;扫除后天之习染,独露先天之真体,使识神退位,元神呈现,息断俗缘,退藏于密。丹家收拾身心,凝神定虑,即归中宫祖窍,养自我本来一点灵光,常应常静,二年三年,积久益善,促开玄关一窍。二、筑基培药其功法为择地人圆,身心意不动,收摄精气神三宝归于中宫,时时觉照,刻刻规中,借假修真,以玄关一窍立基敛藏神,行抱元守一之诀。此法纯熟,更复坐忘内视,行凝神入炁穴之功,活子时至元阳生,勃然机发,于恍惚杳冥之中,先天一炁自虚无中来。龙生于离,虎生于坎,当虚极静笃之时,将元神沉于

  • 学道三年,道在天边

    道教奉老子为开宗祖师,五千言《道德真经》中提到的“无为”“少私寡欲”等思想,已成为道教的基本教旨。 在其影响下,道教修行强调人们要剥除物质欲望,转而求证内在的自然本真。所谓之“道法自然”,即曰能够证得一性真灵,便可与道相合。证道的过程,便是人们不断修却身心欲求而达常清常静的过程。为了能够实现“常清静”,历代祖师多舍家弃业而隐居修真。古往今来,追随祖师脚步的人群不在少数,但能如祖师一般生发无上精进之心者却不多。 并非是仙材不可得,而是有太多人在修证的过程中逐渐迷失了自我,甚至对大道所指产生疑惑。

  • 道家饮食养生方法大全及宜忌,让你吃得健康,活得长寿!

    自古以来,道家养生文化便深受世人推崇。其中,饮食养生作为道家养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古人的智慧结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道家饮食养生的方法大全及宜忌,学会如何通过饮食调理,达到身心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一、道家饮食养生的基本原则顺应自然:道家强调“天人合一”,饮食应当顺应四时变化,选择当季、当地的食物,以适应自然规律。清淡为本:道家饮食以清淡为主,少油、少盐、少糖,避免辛辣刺激,以减轻身体负担。均衡营养:道家注重食物的多样性,提倡五谷杂粮、蔬菜水果、坚果豆类等均衡摄入,以保证营养全面。

  • 道家打坐入静要领:调身,调息,调心!

    打坐全身发冷是有寒气,也叫阴气,时冷时热是阴阳失调,全身发热是火气旺,打坐全身温温氤氤是为正常状态。打坐是进入高级阶段修炼的必然途径,入定开智慧要打坐,改变身心结构要打坐,清除体内阴渣要打坐。打坐学问很大,不懂的枯坐旁门,难有成就。打坐首先要身、心、息三调,都要调到位,有时坐到一定时候还要调,体态不正确就难以静,它直接决定效果,随时要保持悬空凌顶,脊椎骨一节节拔开,全身放松,返观内视,这样气才会顺,才能入定。三调后神也很重要,神不足容易昏沉,一坐就要睡觉,头就低下去了,像这样就不要打坐,没有效果

  • 【宫观篇】道教修行必读常识

    01.道教庙宇的名称有哪些 ?道教宫观是对道教庙宇的通称,简称“道观”。宫观是道士修行、供奉、祭祀神灵、做道场、传教的活动场所,是道教中道宫和道观的合称,也泛指其他道教活动场所,如庵、台、洞、祠、庙、堂等。早期道教庙宇,有“治”、“靖”、“庐”之称。现代尚有宫(如山西芮城县永乐宫)、观(如北京白云观)、庙(如河南省嵩山中岳庙)、庵(如四川省成都市二仙庵)、祠(如山东省泰山碧霞祠)、院(如浙江省杭州市抱朴道院)、洞(如辽宁省本溪市云光洞)、馆(如香港蓬瀛仙馆)、府(如江西省龙虎山天师府)、台(如陕西省

  • 【解读】一口气读懂中国道教的宫观和神仙!

    小编按:小编按:参访了不少佛教寺庙,我们到隔壁的道观看看吧。毕竟,中国的佛教和道教建筑向来渊源也是很深的啊……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作為中國古代“三教”之壹,道教對中國古代社會的宗教信仰、民間習俗、醫藥科技都產生了深遠影響。“中國的根柢全在道教!”但現今生活在都市中的人們,對道教並不了解——鑒於此,今天為大家推出:中國道教的宮觀建築和神仙譜系!道教建築的布局方式,主要有兩種:壹種是園林建築與自然環境相結合的方式,大部分道觀都采取這壹方式;另壹種是以中軸線貫穿,主要殿閣都建在中軸線上,井然有序,

  • 藏在古老宫观里的人生智慧

    永乐宫原名大纯阳万寿宫,是为纪念八仙之一吕洞宾而修建,是我国目前现存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道教宫观。它以精美绝伦的壁画艺术、富丽堂皇的宫廷建筑、举世瞩目的搬迁工程和博大精深的道教文化享誉华夏,名扬四海。01天圆地方天人合一永乐宫原名大纯阳万寿宫,是为纪念八仙之一吕洞宾而修建,是我国目前现存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道教宫观。它以精美绝伦的壁画艺术、富丽堂皇的宫廷建筑、举世瞩目的搬迁工程和博大精深的道教文化享誉华夏,名扬四海。01天圆地方天人合一进入无极殿,抬头的一瞬间,你定会惊艳于老祖宗的智

  • 「认识道教」道教庙宇的名称有哪些 ?

    早期道教庙宇,有“治”、“靖”、“庐”之称。现代尚有宫(如山西芮城县永乐宫)、观(如北京白云观)、庙(如河南省嵩山中岳庙)、庵(如四川省成都市二仙庵)、祠(如山东省泰山碧霞祠)、院(如浙江省杭州市抱朴道院)、洞(如辽宁省本溪市云光洞)、馆(如香港蓬瀛仙馆)、府(如江西省龙虎山天师府)、台(如陕西省周至县楼观台)、阁(如宁夏自治区平罗县玉皇阁)、殿(如上海市钦赐仰殿)等名称,其它还有室、堂、房、坛、楼、舍、池、岩等称谓。宫观是对道教庙宇的通称,简称“道观”。宫观是道士修行、供奉、祭祀神灵、做道场、

  • 中华传统文化 | 傻傻的分不清六艺、九经、十三经、四书五经的请看!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 —— 培根”上一篇文章中,我们知道东汉刘歆、班固使用六分法来将书籍分为:六艺、诸子、兵家、诗赋、术数、方技;发展到西晋,学者认为此分法不合理,荀勖xu使用四分法将书籍分为经、史、子、集。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六分法里面的一个重要分支六艺,同时也属于四分法“经”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被后世学者称为“经学”。经学主要研究的是儒家的经典,其他学术经典被归于诸子类。足见至秦汉以来对儒家的重视。本文您将学到:儒家经学的发展历程;六艺、五经、九经、十三经、四书五经的形成过程

  • 中华传统文化 | 经史子集的由来?-国学体系分支全汇总

    “一个中国人,对于中国固有文化,应该知道一个大概,才可以免掉“数典忘祖”的讥诮,这是一;尤其是因为过去的历史,对于眼前的生活有密切的关联,不懂过去就不能理解现在,这是二。但初步研究国学,不能做局部的精深研究,而应涉猎各方面,作一全盘的鸟瞰。”在学习过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之后(不了解的可以参看上一篇文章,文末有链接),又有一个新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国学到底是什么?是不是只是读读市面上的古书,能够引经据典的解释自己的想法就是学好了国学?民国时期山西大学教授张贯曾说:“书不读秦汉以下”,我们不考虑说此话

  • 道家静功修炼:掌握三大原则,告别身心困扰!

    修炼静功不会得忧郁症,它让人感觉有一片生命的晴空,当各种压力和苦闷席卷而来的时候,知道在哪里去舒缓,知道如何去平衡。静功可以帮助调节睡眠,睡眠质量不好、神经功能紊乱、焦虑而导致的心血管疾病、心脏疾病都是在它的治疗范围当中。它能够帮助我们入静,调动我们体内的真气,能够解决诸如消化系统等很多的疾病。修练静功有三个原则:调身、调息、调心。一、调身要求盘腿而坐,可根据自身条件选择散盘、单盘、双盘(散盘是双脚自由的交叉,单盘就是一只脚在另一只脚的腿上,双盘是两只脚都要翻过来盘起来,两只脚的脚心要翻过来朝上

  • 道教修行路上的境界次第

    说起“神仙”,世人总免不了心生向往,或是羡慕那长生不死的寿元,或是贪恋那逍遥自在的神通,又或是向往那无拘无束的境界。只是多数人不知道,道教的修行如同攀登高山,一步有一步的风景,一层有一层的境界,即便是成了 “仙”,也有次第之分。历代道书里,关于仙阶的记载虽各有侧重,却都在悄悄告诉我们:修行之路漫漫,每一步都值得用心体会。从凡到仙,初窥门径的几种模样很早以前,道家先贤就开始琢磨“仙”的层次了。东晋的葛洪在《抱朴子・论仙》里,引《仙经》所言,将仙分成了三类:“上士举形升虚,谓之天仙。中士游於名山

  • 新时代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底气和优势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在领导文化建设历程中,逐步形成了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方法和基本方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结合新的时代条件,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累和夯实了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  坚强的领导核心。掌握思想

  • 传统家文化的独特功能与时代价值

    家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支点,传统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家文化的思想意蕴,把握传统家文化在伦理道德教化、社会秩序维系、民族精神赓续、社会治理创新等方面的独特功能和时代价值,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伟业意义重大。厚植伦理道德根基传统家文化以血缘亲情为纽带,通过家训、家礼、家德、家风、家乘(族谱)、家法、家史等丰富载体,深刻塑造了家庭成员间的

共有20页首页上一页123456789下一页尾页
客服中心
联系方式
400-065-0201
- 助理老师
新浪微博
扫一扫,与我联系
本站已支持IPv6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