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 《易经》中的天道、地道和人道

    人生的意义之一在于超越性,存在主义就说,生命本无预设的意义,却因人类的自由意志而成为主动创造的剧场。把握天道、地道、人道,通过把握规律性的东西,能够激发这种主动创造。天道“天道”在中国哲学中,被视为宇宙运行的根本规律,通常被阐释为一种动态的“气”,认为阴阳二气的动态平衡是万物存续的根基,张载就说,阴阳二气“聚散相荡,升降相求”。比如否极泰来,泰卦(䷊)是阴阳交泰的形态,小往大来,否卦(䷋)则为天地不交、天地闭塞(阴盛阳衰),否极泰来还是泰极丕来,都是自然现象。当处泰的时候,否很快就出

  • 毛选:一个人的强大,始于三次觉醒!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支撑一个人从平凡走向强大的那股内在力量,并非天生,它始于我们生命中的几次关键觉醒。第一次觉醒,明白“我是谁”我们很多人,忙忙碌碌一辈子,却像蒙着眼睛拉磨。别人说该往东,我们就往东;环境推着往西,我们就踉跄着往西。内心总有个声音在问:我到底想要什么?我的价值在哪里?这种迷茫,本质上是“底色”的模糊。什么是“底色”?它不是你的职业标签,也不是别人贴给你的评价。它是你骨子里认可的价值,是你面对风雨时最深的支撑点,是你区别于他人的核心特质。想想看,在职场上,为什么有些人能顶住压力坚持原

  • 哲学、物理、玄学,原来都在讲同一件事 原创 泼妇诗人 泼妇诗人 2025年08月05日 18:19 四川

    物理白痴,但是哲学爱好者,玄学狂热分子,在研究一段时间哲学之后发现,这些学科,其实都在讲同一件事儿。首先,让我们从熟知的哲学问题出发,就是人到底有没有自由意志?说人话就是人到底有没有“命运”这个东西。牛顿力学认为,只要已知宇宙初始状态和自然法则,未来所有事件均可预测。如果放到个人身上,那就是说一个人,只要把这个人身上的基因,原子啥的研究明白,就能够知道这个人这一生会做什么,一个人的一生,从一开始就已经被决定了。同理,对应上我们的玄学,玄学爱好者都知道星盘,八字这些东西,就是说一个人的命是可以从八

  • 古代天文篇:你理解“易经、天球、星宿、黄道吉日”这些词的含义吗?

    带娃的朋友都清楚小孩子总是充满好奇,经常问各种各样的刁钻问题。最近无意接触到了一些古代天文学的知识,发现很有意思,尤其是可以给小孩子解释很多生活中的东西,比如一年为什么是12个月,一天为什么要定为24个小时,一个圆周为什么是360度,等等。而且,从古代天文学还可以理解生活中比如“黄道吉日”、“十二星座”、“二十八星宿”等等。而且,从古代天文学还可对中国的古代哲学思想窥视一二。具体内容搜集整理如下:首先,要理解古代天文学,需要有一个天球的概念。古人以为地球是世界的中心,太阳、月亮等都是围着地球来旋转。当然

  • 文化与宗教(七)——包容与宽容

    七、包容与宽容(一)文化传承中如何讲包容?有人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也有人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就应当多包容,产生这种认知的原因是对真正的中华传统文化了解不够,是一种误读。《道德经》曰: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道”存在于天下,就像千万条溪流(川谷)最终都会自然流向江海一样。江海并不主动召唤溪流,溪流却自发归附。同理,“道”并不强制万物,但万物会自然遵循道的规律。川谷与江海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如同万物与道的关系。江海的源头是川谷,犹如万物的源头是道。江海之所以为江海,是因为能包容众多川

  • 文化与宗教(六)——历代学者论释

    六、历代学者论释第一破曰:入国而破国者。逛言说伪,兴造无费,苦克百姓,使国空民穷,不助国生,人减损,况人不蚕而衣,不田而食,国灭人绝,由此为失。第二破曰:入家而破家。使父子殊事,兄弟异法,遗弃二亲,孝道顿绝,忧娱各异,歌哭不同,骨血生仇,服属永弃,悖化犯顺,无昊天之报,五逆不孝,不复过此。第三破曰:入身而破身。人生之体,一有毁伤之疾,二有髡头之苦,三有不孝之逆,四有绝种之罪,五有亡体从诫。惟学不孝,何故言哉?诫令不跪父母,便竞从之。儿先作沙弥,其母後作阿尼,则跪其儿。不礼之教,中国绝之,何可得从

  • 文化与宗教(五)—宗教文化论

    五、宗教文化论“宗教文化论”源于西方宗教学理论。西方宗教学有一种谬论,认为原始文化就是宗教文化,文明是伴随宗教诞生的,宗教是文明的母体。其实,原始文化处于混沌之初,就已经有了科学、哲学、艺术、道德、政治、法律、宗教等方面的萌芽,只是彼此交织、尚未分化。与现代文化相比,原始文化中掺杂了迷信的成分,但也不乏科学基因。特别是中华传统文化从孕育之初就锚定天地,极具科学性、前瞻性和先进性。把原始文化笼统的说成宗教文化是一种泛宗教论,目的是为了论证宗教的普遍性和重要性,是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为了保存宗教,以巩

  • 文化与宗教(四)—文化与宗教的属性

    四、文化与宗教的属性通过前面三部分的论述可知,文化和宗教是两个比较复杂的概念,都有多重内涵,都极具外延性和伸缩性,中外差异也很大。同时,我们又清楚的看到,无论是在华夏文化体系还是在西方文化体系中,文化和宗教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文化中包涵宗教,而宗教并不等同于文化。(一)文化的属性。1、民族性。某一种文化一般都归属于某个特定的族群,具有明确的身份标识;某一族群在繁衍生息中形成某种特有的文化,具有一定的地域特征。如中华文化归属与中华民族,这也是文化的归属性;。2、传承性。文化的传承体现在它跨越时空

  • 文化与宗教(三)——帝、神、圣、经

    三、什么是帝、神、圣、经(一)何为帝?(甲骨文“帝”)《说文解字》:帝,谛也。王天下之号也。“帝”,就是谛,仔细周密之意。同时,作为王的称号,是本义的引申,王才能称“帝”,是统领天下的称号。许慎认为,“帝”指的就是号令天下的帝王。这种说法不能说算错,但并非“帝”的本义。《周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华夏先民站在中原大地上,向北天空观察,发现在北极周围有八颗恒星,组成了“米”字星纹图像,这就是北极天中的“帝”字星象。“帝”字的一横一竖用来指东西南北和春夏秋冬四时,四个对角线

  • 文化与宗教(二)——什么是宗教

    二、什么是宗教(一)西方概念的宗教《大美百科全书》对宗教的定义:信仰和仪式的模式,借此人们企图与他们普通经验的世界(现世)之后的来世相通,或者希望获得有关来世的灵性感受。一般说来,宗教以‘终极’或‘绝对’为重心,但许多信徒都以‘神’为重心。《不列颠百科全书》对宗教的定义:人类与他们奉为神圣、精灵之间的关系。宗教通常被认为由人对上帝、众神或精灵的关系组成。崇拜大概是宗教的最基本的因素。但是道德行为、正确信仰以及参加宗教团体也是由信仰者和崇拜者所实践的、由宗教圣人与经典所支配的宗教生活的组成因素。《

  • 文化与宗教(一)

    一、什么是文化《大辞海》中对“文化”一词的解释是: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如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态,有时又专指教育、科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与设施。但是,中西方对文化的理解是完全不一样的。(一)西方概念的文化在英语等外文中,“文化”(Culture)一词来自拉丁文,它的原始含义是“耕作”。德国的李凯尔特说:“文化”是一个用来区别于‘自然’的概念,自然产物是自然而然地从土地里生长出来的东

  • 什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五)

    第五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因此,我们要传承发展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一、不断加强顶层设计2017年1月25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在第二部分“主要内容”中指出:(一)核心思想理念。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培育和形成的基本思想理念,如革故

  • 什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四)

    第四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汉字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是打开中华文明的神奇密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汉字是人类历史上使用时间最久、使用空间最广、使用人数最多,并且始终未曾间断过的文字,汉字的创制和应用大大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进步。一、汉字是人类最悠久的文字汉字历史悠久,起源众说纷纭,比较有影响力的说法大致有结绳记事说、苍颉造字说、八卦说、刻契说、刻划说、河图洛书说等几种。虽然说法各异,其实都是从结绳记事开始,再到刻契、符号,最后到文字记事的发展衍化过程。1、结绳记事说结绳是

  • 什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3)

    第三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主干之代表人物国破,文化不亡,国亦可复;文化亡,则复无可复矣。中华文化历久弥新,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的沧桑与磨难始终屹立不倒,甚至不屈不挠、愈挫愈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依旧散发着耀眼夺目的璀璨光芒,并在中华文化的深厚滋养与传承发展中铸就了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无坚不摧的民族脊梁。在中华文化的传承和民族精神的赓续中,除了诸子百家和经史子集之外,更是涌现出了许许多多伟大的圣人先贤和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下面,让我们沿着历史的脉络一起去追溯先辈们的足迹

  • 什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2)

    第三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主干之经史子集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经典是人类走向文明的理想之基、信仰之光、力量之源、前行之桨。经典不仅是文明的象征,更是一个民族是否兴旺、国家是否强盛的重要标志。华夏历史上众多自强不息的圣人先贤,在苦难困境之中立下了不朽之鸿篇巨著,太史公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言: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

  • 什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1)

    第三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主干之诸子百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气象万千。从学术流派的角度讲,主要包括道家、儒家、法家、墨家、兵家、医家、名家、杂家、农家、阴阳家、纵横家、小说家等诸子百家;从文学载体的角度讲,主要包括经、史、子、集;从传承方式的角度讲,主要包括显学和隐学;从内容属性的角度讲,主要包括义理之学、考据之学、辞章之学、经世之学、科技之学;从日常生活的角度讲,主要包括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戏曲武术、建筑制造、工艺器具、节日民俗、衣冠服饰、餐饮美食、等等在内的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

  • 什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

    第二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起源流变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发端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厚流光;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发轫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枝繁叶茂。但是,深根固柢才能积厚流光,主干强壮才会枝繁叶茂。所以,我们必须深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根源,正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主干,才能不断将其发扬光大、踵事增华。一、历史渊源《黄帝阴符经》: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观天之道”是指通过天象观测、天文计算,领悟和把握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执天之行”是指将天道

  • 什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民族复兴的基础是文化的复兴。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和神韵,增强了中华民族和华夏儿女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只有不断发掘、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全体华夏儿女的文化自信,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那么,到底什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或者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包含哪些内容呢?近期,本号将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字面含义、起源流变

  • 在什么情况下,风水能发挥出最大的效果?

    风水的作用是什么风水学又名为堪舆学,这不仅仅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中的魁宝之一,也是中国古圣先贤认识宇宙与生命的重要探索之一,具有伟大的历史、现实意义。然而,在数千年的历史传承中,精华与糟粕依然并存,如何认识风水的真实作用就成了一个不可避免的现实问题。站在相对客观的视角让大家了解一下风水的真实作用究竟是什么。风水的真实作用之一合 位所谓合位,就是一个人应该处在合理的位置上。这个道理如同一个人必须知道自己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一样,例如公司领导的言行举止则要符合公司领导的角色定位,妻子或者丈夫也要符合应该

  • 福建道教12大名观(修订版)

    道教起源 东汉中叶(126-144年)时期,张道陵在蜀地鹤鸣山正式创立了道教前身——五斗米道,亦称“天师道”,简称“正一道”。唐宋以后,与南北天师道及上清、灵宝、净明各派逐渐合流,公元1304年元成宗刺授第38代天师张与材为为“正一教主,兼主领三山符”。正天师世系均以“正一教主”身份,统领江南阁皂山、龙虎山、茅山等三大符箓道派,袭掌江南道教。1382年朱元璋将道教划分为正一、全真来管理,两派道士的度牒和职衔均不相同。道教派别正式由官方划为“正一道”和“全真道”两大派。一、福建道教简史 西晋太康年间(280-289年)

客服中心
联系方式
400-065-0201
- 助理老师
新浪微博
扫一扫,与我联系
本站已支持IPv6
seo seo